2008被冷落的基金:融通动力“双人制”束手束脚

发表日期: 2008-07-06 18:30:23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 陶盈舟
  双基金经理制在避免了单个基金经理对基金的影响外,或许也阻碍了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发挥。

  2007年9月,融通基金宣布增聘鲁万峰共同与原基金经理陈晓生管理融通动力先锋基金,然而距离双基金经理上任尚不足一年,融通动力先锋便显现出增长乏力的疲态,截止到6月27日,融通动力先锋基金2008年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为42.56%,在同类型的基金中,仅仅位列146位。

  多位市场人士指出,业绩下滑固然与大盘整体走势有关,然而双基金经理制和公司整体激进的投资策略带来的弊端也不可忽视。

  基金经理难显身手

  位列2008年被冷落基金排行榜第五位的融通动力先锋如今的业绩很难令人想到,就在半年以前,融通基金曾经获得了2007年度“金牛基金公司”奖。

  这家一向低调的基金公司2007年旗下所有股票方向的基金收益率均进入同类基金排名的前三分之一,平均收益率超过130%。而从管理资产143亿的规模扩大到869亿,融通基金也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然而遗憾的是,此前几家基金公司增长快缩水也快的情况同样出现在融通动力先锋的身上,“从资产规模上很容易发现,融通动力先锋资产规模在近3个月中严重缩水,目前仅维持在44.148亿的规模,比起一季度的71.67亿元缩水了近28亿元”,酷金财富理财总监赵冬分析认为,业绩的下滑无疑成了规模缩水的导火索。

  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结果与陈晓生和鲁万峰的双人制投资不无关系。“事实上,基金经理陈晓生此前在证券行业已经拥有了多年的投资经验,可以说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投资理念。”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发现,在陈晓生的投资履历上,获利30多倍的股票并不算稀奇,多年的经验使陈晓生不仅善于寻找挖掘大牛股,而且拿得住。沪东重机、深发展、南方航空、中信证券等重仓股都曾为融通动力先锋以及日兴黄河基金的基金持有人创造了丰厚的收益。“双人制基金经理的投资模式固然可以避免单人出现的误差,但是却将阻碍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发挥。”赵冬指出。

  事实上,在融通基金中,基金经理双人制并非只有融通动力先锋,通乾证券投资基金和融通新蓝筹证券投资基金都是双人制的基金经理。巧合的是,上述这两只基金今年以来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投资风格激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银行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排名中,融通基金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一直处于上上下下的波动状态。

  2002年融通基金在13家基金管理公司里排名第8位,2003年在17家基金管理公司里排名第10位,2004年在23家基金管理公司里排名第8位,2005年在33家基金管理公司里排名第21位,2006年上半年在45家基金管理公司里排名第36位。

  “出现上述情况可能的原因是基金公司整体的投资风格偏激进,没有及时进行减仓。” 安信证券的基金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例如融通动力先锋,按照招股说明书的要求,该基金的股票投资上的基本比例是95%,资产调整区间是60%至95%,“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是在今年以来下跌的行情中,融通动力先锋也保持了77%的高比例仓位”。

  民族证券的基金分析师则向记者坦言,在保持过高仓位的同时,融通动力错失债券投资的机会也是业绩波动幅度大的原因,在减持股票时,该基金没有把握机会投资债券市场,相反将股票资产换成了现金,错失了分享债券市场收益的良机。此外,过高的持股集中度也使得其在大盘调整时难以止损,“十大重仓股占到了基金净值的45%,如果仅仅计算持股的部分,那么十大重仓股则占到了全部股票的接近60%”。

  或许这样的投资风格正应验了基金经理陈晓生的那句话,“好股票要拿得住”, “只有忍住了,才有可能两年半就挣30倍”。在他看来,基金经理应“伴随股票一起调整,拿定它,时间最后给你的回报会远远补偿你的付出”。

  然而赵冬认为,这样的投资理念并非永远适用,正是过重的股票仓位和持股集中度,使得大盘近期下跌带动了融通动力收益大幅下调。“再看持股明细,食品消费股、航空股、地产股板块的表现都是导致基金净值下滑的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大盘下跌的态势,任何股票型基金都无法避免净值的下滑,如果能够把握住主动减仓、调仓的机会,能够为投资者减少损失的同时,也是投资经验积累的过程。

  点 评

  融通动力:缺乏风险意识的盲目持有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 行芬

  融通动力是一只中等规模的股票型基金,投资风格稳健中偏积极,基金持股高度集中。这样的投资特点使得融通动力在单边上涨的市场行情下表现突出。而在本轮市场调整中基金却明显被动,由于对后市过于乐观的判断,以融通动力为代表的融通系基金在普跌的市场行情中损失惨重。偏于积极的操作风格却疏于对个股的精选,较大程度上引致基金业绩的大幅波动。融通领先这位曾经牛市的佼佼者也未能经得起震荡市场的考验,随着趋势性的下跌,基金业绩迅速下滑。

  融通动力在本轮市场中的表现,反映了融通系所有基金的通病,缺乏风险意识的盲目持有,以及在趋势性改变的形势下的不作为和侥幸心理。盲目乐观和不作为的结果只能导致更大的亏损。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