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专户理财意外断炊
发表日期: 2008-06-06 23:17:31 来源: 投资者报 作者: 孟帆红,符章冲
预计约千亿元资金入市,明星基金经理转战专户理财,利益输送问题,基金公司纷纷争取专户理财的资格……今年以来,市场、投资者和基金公司都曾经给予专户理财许多期待。
去年11月30日证监会颁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标志着市场期待已久的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业务正式开闸;今年3月25日证监会又颁布《特点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标志着基金专户理财正式进入实施阶段。4个月间,有关专户理财的新闻层出不穷。
而半年过后,有关专户理财的另一个重大新闻竟是专户理财的清淡开展,甚至无财可理。3月25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草签第一单专户理财业务,也算是标志着专户理财在基金公司正式开张。只是,在接下来的两个余月时间,仅有6家基金公司与客户签订过专户理财的业务。易方达签约6单,掌管资金近10亿元,是业绩最好的一家。剩下的5家,每家公司签单不过三两个甚至1个,掌管资金也是寥寥可数。更多的基金公司,还只是"正在洽谈中"。
看上去很美,成了对当前专户理财的最好描述。
市场的宽幅震荡,后市的"看不清楚",看空和看多的激烈对决,成了那些潜在专户理财客户观望的理由。一家机构客户说,即使专户能让我们享受更好的服务,可是,如果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收益,为什么要在现在这个时刻签订呢?他的话,应该能代表大多数想要成为专户客户又没有成为专户客户的机构或者自然人的观点。
到现在为止,专户理财只给市场带来了不到30亿元的入市资金,距离千亿元入市资金的美好期望还很遥远;到现在为止,专户理财让基金经理频繁流动,但是还没有显现出基金经理对客户和市场的回报;到现在为止,专户理财让基金公司们费尽心思地想做大这块蛋糕并从中切出最大的一块归属自己,只是当前的结果是蛋糕并没有做大,属于自己的那一块也并不丰硕。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海外:1949年,美国一个叫琼斯的人创立了第一只私募基金,迅速带动了华尔街的财富热情,多只对冲基金相继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杰出的基金经理被大家相继熟悉,像迈克?斯蒂芬哈特、朱利安?罗伯特森、乔治?索罗斯等。
1996年末,全球专户理财的资金规模约为1610亿美元;1998年末,全球专户理财的资金规模已经发展到2899亿美元;2000年,资金规模上升为4173亿美元;2001年,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巨大缩水,只有专户理财仍保持在4155亿美元;预计2008年和2011年的专户理财资产规模将发展到1.7万亿美元和2.7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参与专户理财的机构在增加。从最初的经纪行到现在的共同基金券商、投资顾问公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专户理财的服务范围也在扩大,从最初的专门为富有阶层提供理财,到现在更多地为不同层次群体服务。比如,美国的专户理财发展初期对客户的要求是500万-1000万美元的水平,因此,客户资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现在,设立独立账户的门槛已经降到了10万美元左右,使得专户理财越来越接近美国的普通投资者。
台湾日盛投信的总经理于蕙玲说,台湾专户理财的发展始于2000年,那时候台湾股市也处在宽幅震荡时期,与现在大陆市场的情形比较相似。后来证明,当时的专户理财客户成功"抄底",获得了比较丰厚的回报。所以,投资者应该有一个深刻的思考,然后做出投资决策。
怎么让专户理财从看上去很美,到"实际上也很美",不仅是基金从业者深思的问题,也是所有关心这个行业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我们的专户理财,慢慢步入"实际上也很美"的阶段。也希望,我们那些最初特别多的期待,都能够渐渐实现。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