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持有人结构散户化 倾向高风险产品
发表日期: 2007-09-03 15:13:18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付强
结构个人化、机构多元化、差异扩大化中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三大变化
经过短短一年半牛市的洗礼,中国基金持有人的总体结构已然快速国际化,这就是基金持有结构个人化,同时,不同类型基金产品间客户结构呈现巨大差异,机构客户日益多元化。从这些现实特征和未来趋势出发,针对基金持有人的公共政策和私人政策都应该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
持有人结构快速个人化
相关统计数据清楚地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过往两年半总体而言个人持有基金份额比例(以下口径同此)相对稳定在50%略上的水平,变动幅度很小。而在此之后的一年时间内,持有人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底个人持有比例快速上升到68%,较2006年中提高14个百分点,而2007年中更是再跃新高,达到86%的高度。
与占世界基金市场比重一半强、市场高度发达成熟的美国相对照,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已经与国际接轨。2006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个人持有比例高达87.02%,同时,作为成熟市场,本世纪美国该比例基本稳定在87%的中心水平上。
未来中国基金持有人结构将依然维持高个人化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 资本市场牛市是个人投资基金的最大推动力,在强烈的赚钱效应引导下居民储蓄大搬家,基金持有结构个人化的趋势就将持续下去;中国正在经历金融结构的战略性转型,尤其是从历史上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向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转变,这一过程必然伴生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长足发展; 制度性变化也是基金持有人结构演变中的重要因素,比如已经开闸的QDII业务,全球化投资所包含的难度与风险使个人难以直接参与其中,而通过购买国际化基金间接参与国际市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同类型产品持有人差异巨大
从不同类型基金产品的持有人结构特征考察,2006年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之前,高风险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为机构所倚重,而低风险产品(债券型、货币型和保本型基金)则为个人所青睐。2006年6月30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基金的个人持有比例为44.25%和59.35%,而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保本基金的个人持有比例则分别为56.49%、76.2%和93%;在这之后,个人资金快速云集高风险基金,而低风险基金则逐渐为机构资金所主导。2007年6月30日,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和保本基金中的持有比例分别为90.29%、 93.85%、46.08%、54.91%和91.39%。
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资本市场2006年后熊牛的变化,同时也与保险公司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变化有关,自政策变化后,保险公司对股票市场的投资明显更倾向于直接投资,而不是购买股票基金。
中国众多基金持有人并没有将基金作为长期理财的工具,而是希望短期快速至富,由此必然导致熊市下退守低风险基金,而牛市下则突进至高风险基金,开放式基金持续升高的周转率说明的也是这个问题。美国92%的基金投资人则将退休养老作为基金投资的动机,大部分投资意识和理念比较成熟的美国人会主动将股票或股票型基金作为自己长期内战胜通货膨胀的首选。同时,从长期财务目标考虑,在各类资产间的相对均衡配置非常重要,美国低风险基金中个人客户的占比不论市场牛熊均呈现非常稳定的状态,例如在本世纪七年里美国资本市场演绎了完整的熊牛转换,而在此周期内,债券基金中个人客户始终维持90%左右的比例,货币基金中个人客户始终维持70%左右的比例,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投资群体。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时也随着基金持有人的日益成熟,债券基金将得到更多个人投资人的青睐。
日趋多元化的机构持有人
不同类型机构的基金需求特征是有比较大差异的。工商企业自身主业资金需求大,用于金融投资的资金主要是短期周转资金;金融企业长期沉淀的资金量大,必须主动寻求投资,自身往往有一定的投资能力;非盈利组织,长期资金沉淀与日俱增,经适当引导其长期投资的需求将得以调动,但它通常自身无投资管理能力。可见,定位基金机构客户的基本逻辑是金融投资的需求与能力。
在美国共同基金机构投资者中,工商业类公司占据首位。至2005年底,商业类机构投资者拥有5110亿美元的基金资产,其中大部分为货币市场基金,占比69%。金融机构是共同基金机构投资者中第二大投资者,它们持有基金资产3390亿美元,其中61%投资给了货币市场基金。非盈利性组织机构持有基金总数1310亿美元。然而,与商业类或金融机构投资者不同的是,非盈利性组织所持有的基金大部分为股票型、债券型或混合型基金,占比达64%。其他机构投资者,包括国家及各级政府及基金中基金投资者持有总共1280亿美元的基金,其中大多数为股票型、债券型或混合型基金,占比高达86%。
未来中国基金机构持有人最主要的增量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工商企业。包括大型企业所属的财务公司等工商企业未来有可能取代保险公司成为最大的基金持有机构;二是专门投资基金的私募产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发行的基金宝、集合资金信托和投资连结保险,在基金整体收益率上升且各基金间收益率差距也上升的背景下,投资人选择出众基金的难度越来越大,因而这类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三是非盈利组织,包括福利基金、慈善基金、教育基金、捐赠基金等各种类型基金在内的非盈利组织,它们在投资方面是“多需求、寡能力”的典型,且投资周期较长,因而是基金市场非常重要的机构客户。
基金持有人结构变化的政策含义
从数量上看,中国基金持有人总体结构已经基本与占据全球基金市场半壁江山的美国相新式不大,但从质量上看,当前5000万基金客户绝大多数是2006年牛市以来的新客户,他们对基金产品的认知并不够全面、科学,尤其是他们没有经历股票市场完整的牛熊周期的考验,因而未来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的因素,而美国当前9100万户基金客户中70%以上是10年以前的老客户,他们已经历经牛市阳光和熊市风雨的考验,因而是比较成熟的,有高度的稳定性。
基金持有人结构快速个人化并向高风险基金集中的公共政策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基金持有人教育方面亟需加强,我们可以考虑从基金管理公司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中拨专款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推进。二是在基金持有人保护方面,监管机关应该更加主动地有所作为。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基金高比例分红行为,对泛滥的基金大比例分红行为,监管机关应该代表最广大基金持有人利益予以必要和恰当的监管,至少应该要求相关的基金管理公司在相应的基金宣传材料和公司网站上明确揭示该行为的弊端和风险,充分的信息披露也是对持有人利益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基金持有人结构变化的私人政策含义也非常丰富,客户定位及其行为无论对基金管理公司,还是对基金代销机构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业务信息,由此我们梳理出几条主要的私人政策指引:首先,我们知道了客户是谁,个人无疑是当前和未来最主要的基金客户;其次,我们将进一步知道这些客户在哪里,居民金融资产依然主要囤积在商业银行的储蓄帐户中时,客户主要在银行端;这样,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和网点就是我们最主要的基金销售渠道;大量未历熊市的客户集中在高风险基金中,基金管理公司和代销机构对其进行风险教育和长期投资理念的培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同等重要的是,充分深入地分析个人持有人的基本结构和行为规律,基本结构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学历、收入等情况,行为规律主要包括他们为什么要购买基金,在何种渠道获得相关资训和咨询,如何选择基金(例如对业绩的看法等),对买卖基金及基金运作的有关费用是否敏感,基金持有周期多长等等,在所有这些方面个人持有人明显与机构持有人具有迥然不同的特征,只有在这些方面形成了科学完整的观点,有效的市场策略才有可能形成。(安信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 博士 付强/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