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重仓股难现“拉市值”行情

发表日期: 2007-06-28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马佳颖
  再有两个交易日,上半年的行情将画上一个句号。6月市场经历了两次剧烈的波动,虽然60日均线对股指构成了强劲的支撑,二次探底似乎成功,但两市中却有相当多的个股创出了6月5日以来的新低点。本周二、三的反弹看似强劲,但一无成交量配合,二无持续热点,市场信心也难以完全恢复。在饱受投机之痛后,市场焦点再度回归价值投资,基金等主流机构再度夺回市场控制权。那么,在面临即将交出半年答卷的最后两个交易日,基金重仓股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基金重仓股弱市逞强
  5、6月,短短的40余个交易日,在整个牛市过程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就是这40多个交易日,却令不少投资者体会到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体会到了牛市中赔钱的痛苦。而这些,都要拜题材股所赐。
  数据显示,即便在“5•30”之后股指反弹的最高点,即6月20日,两市仍有86只个股创下了6月5日以来的最低点,其中80只为ST、*ST股。从5月30日至本周三,两市个股平均跌幅为17%,而ST、*ST板块跌幅达到了23%,券商重仓股跌幅不过13%、社保重仓股跌幅更少为10.6%、大盘蓝筹股的跌幅只有7.9%、QFII重仓股跌幅更仅为6.5%,基金重仓股不跌反涨,涨幅为3%。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在这次政策诱发的市场调整中,题材股无疑成为了重灾区。而相比之下,主流机构的持仓品种显示出了较强的抗跌性,在本次反弹的高点,有400多只个股创下了“5•29”以来的新高,其中大部分为基金重仓股。
  拉市值行情难以再现
  基金重仓股的突出表现,彰显出价值投资的生命力,也是现阶段维系市场信心的一股重要力量。目前股指无量反弹,前期高点的巨大压力令投资者茫然,不由得对基金寄予厚望。恰逢上半年行情行将结束,按过去形成的感觉,为了半年报比较好看,基金往往会在半年度尾声发动一波拉抬市值的行情,今年这种情况会再现吗?
  对此,笔者的判断是,可能性很小。一边是业绩排名压力,一边是市场调整压力,基金的取舍关键在于其对后市的判断。政策面就不用多说了,提高印花税政策等于明确宣布了管理层对市场的态度,之前争论不休的市场有无泡沫等问题,也被这条政策下了定论。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市场有可能逆政策风向而行吗?
  等待跌出“估值洼地”
  同时,经过前期的上涨,很多股票都已经处于高估阶段,“价值洼地”越来越少。至于近期银行股、保险、石化的走强,笔者认为和新发基金建仓有关,这些权重股、蓝筹股是各基金必然要配置的品种,而其他品种,从目前来看,可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因此我们认为,基金再度出击,应该是建立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增长的基础之上。现在已经公布的预告情况看,虽然半年度业绩仍然喜人,但很难达到或超过一季度的增长幅度。而“估值洼地”的产生,一方面来源于业绩的增长,一方面也可以来自于股价的调整,所谓跌出来的机会。
  基金未积极参与反弹
  此外,近期盘面显示出基金参与反弹积极性不高。和6月5日触底反弹不同,在近几日第二次触及60日均线后的反弹,基金的主动参与性大大降低,很多股票已经被打回前期低点。由此可见,本次反弹到目前为止,可以视为纯技术性的。而从管理层对基金的政策看,和前期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在第一次暴跌过程中,管理层加快了新发基金的批准进程,而近期的调整中管理层反而出台了QDII政策,和之前的态度大相径庭。同时,基金两次大规模的暂停日常申购,都是出现在沪指4200点附近,也充分显示出基金对未来行情的看淡态度。而近期基金开始集中大比例分红,也有他们主动降低仓位的内在原因。
  综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为市场的主流机构———基金和管理层的态度达到了统一,大箱体震荡的格局也逐渐清晰,在上半年的最后两个交易日,基金发动行情拉抬市值的可能较小。毕竟,在中期调整压力下,暂时的业绩压力会显得微不足道。而股指的反弹在指标股的带动下仍有可能延续,但应是纯技术性反弹,投资者还是应该考虑减仓操作。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