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陷入熊市困境 建仓“能拖就拖”

发表日期: 2008-08-23 16:35:05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 陶盈舟
  新基金发行陷入熊市困境

  一方面管理层频频批准新基发行 另一方面新基批而不发或发而不建

  坚持中夹杂着些许的无奈。

  这似乎正是当下基金经理面对市场波动最真实的写照。

  “无论减仓还是加仓,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都是一种两难的选择,”一位基金业内的管理人士颇有些失落地向记者表示,“减仓后可以增强抗跌的能力,但在反弹行情中也抗涨。而在未来市场行情不明确的情况下,加仓更是一种赌博的行为。”

  事实上,包括基金业的从业人士,大部分的投资者对于目前的基金市场也是雾里看花——越看越迷惑。

  近日,建信和东吴旗下两只新基金获得证监会的发行批文,两只新基金的获批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一方面是管理层频频批准新基金发行,另一方面是新基金要么建仓减速,要么尽可能推迟建仓的时间,”民族证券分析师刘佳章表示,“这样几乎矛盾的行为看似有些摸不着头脑,实际恰恰反映了管理层和基金公司对于目前市场的一种无奈的态度。”

  批新基金

  属无奈之举?

  意料之中,又在想象之外。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1日,已经获批即将发行的新基金有16只之多,股票型基金占了9只,债券型基金7只,其中金鹰红利和华夏策略精选两只基金早在4月就已获批,离6个月的募集大限为期不远。

  在刘佳章眼中,以目前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偏股型还是债券型基金,即便再批500只新基金也于事无补,因为“调控的作用微乎其微”。

  实际上,回顾上半年基金公司的数据不难发现,借助发行新基金来稳定市场、减缓下跌幅度收效甚微。今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几乎无一例外都遇到了募集规模急剧下降的情况,如天治创新先锋股票型基金,该基金募集期结束后,净认购金额仅仅为2.48亿元,不仅创下了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的历史新低,而且比起2005年、2006年低迷市道的新基金发行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包括上述基金在内,信诚盛世蓝筹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益民多利债券型基金以及银河竞争优势成长股票型基金等都曾在募集期后发布公告宣布延长期限。

  这样市场遇冷的局面,带来的是众多基金不得不延长募集期以尽可能扩大规模的负面效应。“发行新基金是今年管理层试图提振市场的措施之一,但是并不是推动市场发生转折的关键措施。”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对记者如是说,“所谓的非关键措施,就是在关键因素并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太多作用的调控手段。”

  实际上,寄希望于发行新基金来推动市场恰恰就是治标不治本的“非关键措施”,因为在市场弥漫了悲观气氛的情况下,大量的新基金在成立后,必然会谨慎建仓,不会贸然大规模进入市场,这样的结果也和管理层的期望相去甚远。

  “在如今的市场行情中依然选择批准新基金进行市场调控,实际上反映出管理层目前还没有顺应市场的形势转变调控的手段。”刘佳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调控结果往往起到的仅仅是传递出管理层期望稳定市场的信号,没有实质的效果。“这恰恰说明,同样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管理层也很无奈。”

  与管理层同样无奈的还有基金公司,来自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已公布数据的402只基金中,行业整体的资产规模仅为1.99万亿元,这个数字比起2007年年底3.199万亿元的规模,几乎缩水了1.2万亿元。

  如果按照民族证券的计算,那么,无论是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还是封闭式基金,跑赢大盘的基金仅仅占到一成,市场中几乎90%以上的基金都遭受了不同规模的损失。

  市场下探

  损失不可避免

  令人疑惑的是,如果说市场中仅仅只有一成的基金能够勉强跑赢大盘,那么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发行新基金的同时就意味着损失的开始。对此,刘佳章表示,低迷市道下,基金公司申请发行新基金,更多的是为未来作准备,一旦市场出现转机或是反弹,就能更好地把握机会。

  记者注意到,仅仅上半年,整个A股市场就下跌了2525.46点,跌幅高达48%,自8月以来,交易量的不断萎缩和连日放阴也让市场观望的气氛一日浓过一日。

  “一般来说,在下跌的行情下,新基金强于老基金,因为新基金建仓的成本更低,同时在配置方面能够及时进行调整,购买债券等进行稳定收益的投资。”信达证券基金分析师刘明军表示。

  但是,现实的情况似乎不容乐观。国都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报告显示,开放式基金从7月21日至8月15日连续进行加仓,然而该行动却并没收到效果。相反,同期市场快速下探,上证、深证的跌幅均超过了10%。市场人士指出,在市场不断下探的过程中,基金增仓的结果只能是套得更深,这也表明,无论新老基金增仓还是减仓,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都有无法避免的损失。

  新基金建仓

  “能拖就拖”

  “目前的市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无论新老基金都不会盲目地加大投资力度。”刘佳章告诉记者,相反,尽可能地延后建仓或是在规定的期限内组建最低的仓位,已经成了新基金达成的“共识”。

  事实上,高仓位对于基金带来的影响已经一再为市场所证明。如今年一直位列跌幅榜前列的中邮核心,正是长期过高的仓位导致其业绩的急速下滑,而景顺长城旗下的内需增长基金跌幅也远远超过同公司的景顺长城鼎益基金,原因就在于长城鼎益的仓位相对较低。在国金证券8月8日至14日的基金周报中也显示,股指继续下跌的行情下,低仓位的基金仍然能有较好的表现。江赛春表示,新基金不敢建仓,正是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缺乏信心的表现。

  刘佳章也认为,不管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在低迷的市道中,保持较低的仓位都是避险的主要方式,因为高仓位就意味着拥有市值更高的股票,一旦下跌,损失惨重。“但是目前仍有几十家基金的仓位保持在80%左右。”刘佳章说,“因此一旦市场出现反弹,这些基金很可能会利用机会果断减仓”。尽管场内博弈显得有些残酷,但是为了能够尽可能保存实力,基金公司的损失在所难免。

  对于那些获批后并不急于发行的新基金,刘佳章颇有些无奈地表示,“新基金发行也需要成本,在市场尚且看不清楚的时候,发行新基金不仅面临募集难的问题,同样也需要考虑建仓的时机”,与其这样,不如“能拖就拖”。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