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高企 PE临渊却步
发表日期: 2008-08-23 09:57:0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曾令尉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省一家国有特大型重装备企业,市场份额长期在50%以上,处于垄断地位。上世纪90年代前期,是公司发展的黄金期。但从那以后一直到2002年,公司经营陷入严重危机,2001年时,投资机构一度有机会仅付出几千万元代价就能收购该公司。2002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到2004年底,收购这家公司51%的股权,报价已经高达2亿元。2007年,公司净利润达到2.5亿元以上,且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当时,有热心人问我有没有兴趣参与这家企业的改制,收购一部分股权。我说,这家企业的价值我完全认同,但现在时机不好,因为它马上就要陷入衰退危机。推荐人反驳说,企业的订单到都排到2012年了,至少这几年的利润是有保障的。最近传来消息,这家企业不仅未来的生产订单迅速减少,而且很多签过合约的客户也取消了订单,甚至有的客户宁愿支付巨额违约金,也不愿意继续履行合同。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家企业的起伏而已,但实际上,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是石油化工、钢铁企业,都是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联的基础工业,这些企业对设备方面投资日渐趋于保守,从一个侧面可以折射出对经济形势下行的担忧逐渐加重。如果联系最近的统计数据来看,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形势更加不容乐观: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告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PPI(工业品价格指数)涨幅达10.4%,创12年来的新高;7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综合上涨15.4%;采掘和原料工业价格涨幅远超其他工业行业涨幅,这意味着,数目众多的加工工业企业利润受到了上游行业的侵蚀。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原材料成本上升是最主要的因素。现在,PPI已经连续三个月步步走高,预示着今年下半年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
事实上,从广东到上海,大批企业业绩下滑,由此引发的公司倒闭、工人失业和其他的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
我有一位朋友是广东某民企老板,公司业绩优良,在所属的细分行业里独占鳌头,鼎盛时期,其旗下工厂工人超过6000人。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信贷资金紧张,公司陷入空前困境。不久前打电话咨询我,说有境外银行愿意提供应收款质押贷款,利息率和手续费加总的综合费率是25%,问能不能借。我综合分析了他公司的经营效益和现金流情况,告诉他以其自身能力是不能承受这么高利率的。但他说,借来的钱可以按45%~50%的年利率转借给别人,赚取利差。据他说,45%的利率并不算高,浙江某些地方的民间资金拆借利率已经达到70%以上——以如此高利率的借贷来维持经营,无异于饮鸩止渴。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此前一度出现的“民工荒”,又开始向“民工潮”转变。厦门一位企业主向我感叹,现在唯一不愁的就是招工人。前几年,谁要介绍一个工人入厂,还给介绍费200元,现在只要招工启事一贴,立刻就围上来一大堆人。“因为有大批企业倒闭、裁员。”企业主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更多的是忧虑。
以上种种情景,似乎都在预示着经济下行的不可避免。但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到了拐点了呢?我不这么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至少还有20年的快速成长,最简单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人们对生活发展的需求。在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还是刚刚解决衣食问题,距离高品质的生活还有很大差距。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至少还要持续20年以上,我们的城市环境、健康饮食、舒适交通(公路、铁路、航运)等才可能真正达到较高品质。20年后,全国各地都跑上了类似现在京沪线上舒适豪华的列车时,我们再来讨论经济是否衰退的问题不晚。
但是,尽管我坚定看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但未来两至三年的经济趋势却不容乐观,这已经在股市中得到了先行反映,这种预期也是本次股市暴跌的真正原因所在。从去年10月16日高点6124点算起,上证综指已经下跌了超过60%。8月11日, 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披露后,A股市场暴跌5.21%,其后几日股市继续跳水,更加疲软。
在短期经济下滑的苗头刚刚出现时,中央政府就已经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从“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变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继而又调整为当前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中央正在积极应对当前的经济问题。我们相信,“维稳”措施不会、也不应该是仅仅用来维持股市的稳定,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来维持实体经济的活力和发展,而这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