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亏损1.2万亿 谁对基金万亿损失负责
发表日期: 2008-07-06 18:34:31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 金水
2008年,基金只用了半年时间就亏损了1.2万亿,从“天之骄子”沦为“败家子”,400多位基金经理平均每人亏损近30亿元,我认为,即使让这些基金经理清点100元的钞票,半年时间也数不完这笔钱。世界上也许找不到一个行当亏钱的速度能够赶上他们,即便一掷千金的赌博业,输掉几个亿就算是天大的败家子了,相比基金经理们却有些小巫见大巫。
那么,谁应该为上万亿损失负责呢?基金公司普遍把责任完全推向了市场,今年股市的暴跌腰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导致基金巨亏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看来基金主要是看长期投资,短期内的亏损并不能影响大局,熊市也许是基金投资的最好时机。
其实,这些道理投资者都清楚,用长期投资来忽悠投资者已经不灵了,投资者根本无法把握基金下跌的尽头是清盘,还是触底回升;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每只基金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上百元的基金,也有几毛钱的基金,基金投资回报的差异也很大,谁能够保证这只基金10年之后还会存在,甚至成为最牛的基金。所有这些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不得不暂时离场观望。
基金经理享尽了财富和全社会的娇宠,宛若聚光灯下的明星,跻身社会名流,但他们给社会带来的不是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回报而是一场灾难,上万亿的资金谈笑间灰飞烟灭,完全忘记了一位共同基金经理肩负对基金持有人的受托责任。
银行作为第三方托管人本来应该监督管理基金,但是,要么这些基金就是银行系的基金,自己监管自己等于走过场,要么银行就担心失去基金这个存款大客户,所以也看不到银行应该肩负的托管责任。反而是银行利用自身渠道优势销售基金大发了一笔财,这就是银行拼命要发展的所谓中间业务收入。银行不仅帮着基金公司代销基金,还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结果这些所谓的投资理财产品亏损累累,把投资者彻底坑了,而银行和基金公司却是稳赚不赔。
基金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轻易浪费了投资者的信任。尽管有如此巨额的亏损,基金公司仍然只管收手续费和管理费,全然不顾投资者的死活,少数良心发现的基金公司停收了管理费。目前,投资者已经不再相信银行出售的基金和理财产品,新基金销售不出去,基金公司不得不自拉自唱,自己掏钱买单,行业性的危机就是忘记信托责任的后果。
股市就如一场“跑得快”的游戏,对手的玩家一个叫贪婪,另一个叫恐惧。每一个投资者都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进行艰难的选择,贪婪过头就陷入万劫不复,而恐惧过度又赚不到钱。于是,有的投资者信奉价值投资,有的投资者追随趋势投资,有的投资者热衷于打听重组消息、跟踪热点概念。当然,每次牛市盛宴结束的时候,跑出去的投资者都赚到了钱,没有跑出去的就只买到了股票,那些不愿拿着股票兑现筹码的投资者只好赔钱出局,多数善良的散户成为了忠实的守望者。
本来这是一场还算公平的游戏,但是,基金是一个例外,基金不能撤离市场,它不能和其他投资者一样跑掉,如果股市是投资者不断博傻的过程的话,基金就是其中最傻之一,它只能随着市场下沉。基金不能撤离市场,必须要靠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市场的波动,这本身就是投资者对专业机构的信任,相信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克服市场波动风险,实现良好的收益,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正因为基金不能完全撤离市场,基金经理犯傻有制度性的缺陷和借口,在有些人眼里,基金理所当然成为了“唐僧肉”。这种唐僧肉的存在,很多人可以毫无风险地干着只赚不赔的买卖,最后让基金持有人买单。
中国金融市场缺乏信用的环境,要把钱给别人去投资理财,始终有些不放心,事实上也是如此,唐建事件暴露出基金这块唐僧肉的冰山一角,这就是为何证监会要严厉查处基金老鼠仓和基金的利益输送。上万亿的损失没有任何解释就这样蒸发了,难道这仅仅因为市场下跌难以避免吗?而基金的扎堆持股不也是造成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吗?尤其是蓝筹泡沫对市场的冲击,始作俑者就是基金,基金经理平庸的投资水平和能力使得追随仿效者多,创新投资思路的基金经理很少。
中国有巴菲特、有彼得•林奇吗?没有,因为中国的基金经理心中考虑最多的不是为投资者创造财富,而是自己的名和利,多少基金经理因为利益而离开团队,他们没有职业精神,更不可能期望为投资者的财富负责,甚至为自己的失误而愧疚,站出来向投资者道歉。投资者在经受煎熬,基金公司手续费和管理费照收不误,他们的利益才是中心,在他们眼里,投资者不过是一群任人宰割的“傻瓜”。
市场正在惩罚中国的基金业,全行业的萎缩不可避免,洗牌也不可避免,一个快速吹大的泡沫最终将以它的方式破灭。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它会惩罚狂妄和贪婪的人,也会拯救恐惧的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