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基金加仓的意愿不高 操作偏于波段
发表日期: 2008-02-15 09:11:3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林峥
尽管基金经理们对后市仍有信心,但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基金仓位跟踪系统显示,一月份基金加仓的意愿不高,而波段操作成为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
一月份,基金对食品饮料、商业贸易、医药以及造纸印刷等前期市场回升中涨幅较高的品种兑现收益,同时随着蓝筹板块中部分战略品种的不断下探,其在估值上的泡沫得到大幅度挤压,由此得到部分基金的重新关注。
仓位调整早已开始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魏慧君认为,基金在1月份大跌的行情中总体上继续体现出谨慎的态度。基金在仓位上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事实上,早在2007年10月份,市场已经显现调整的端倪,这一时期基金摒弃了集中投资蓝筹板块的思路,加快在仓位上分散布局的步伐,同时在总体股票仓位上谨慎持有的态度日趋浓厚。
2007年11月份,随着资金源头的干涸,市场迎来了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基金也迅速转变前期温和的调仓方式,开始抢先市场一步进行大刀阔斧的仓位调整。从11月份上旬市场初次大跌开始,基金即加快对蓝筹板块中获利筹码的兑现,短期内造成蓝筹板块的连续大幅回落。之后市场的走势每况愈下,基金此时则以轻仓的状态较大程度地回避了后续下跌带来的损失,整个11月份基金表现为大力减仓以至后来不作为的态度。
12月份的行情进入了新时期,这一时期,蓝筹股并未能走出前期大幅下跌的阴霾,在短期之内中小板块重新担当起市场回升的主力,但是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对基金仓位变动的跟踪上却难以发现基金明确的增仓迹象,即使是在2008年1月份市场中下板块上涨趋势确立的时期,基金并未迎合市场的结构性变动在仓位上做出迅捷的反应,其谨慎观望的态度比较明显。魏慧君认为,基金在前面这几个月中仓位上的一系列态度为其在后续的行情中保持轻仓状态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利于基金灵活利用手中的资金进行择机操作。
生硬减仓蓝筹
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对基金仓位的跟踪来看,基金在2007年围绕蓝筹板块展开的一系列仓位调整已经销声匿迹,这一渐趋消亡的过程大致经过了2007年8-11月份将近一个季度的时间,其中10-11月份为加速时期;2008年1月份基金持仓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基于去年12月份形成的仓位格局。
据了解,2007年8-10月份,基金一方面对部分涨幅过高的蓝筹板块降低仓位,一方面开始涉入造纸印刷、批发零售等中小板块行业,其间基金多种投资主题并存的仓位布局被打破,除采掘等资源集中的行业仍处于基金战略布局最主要部分外,节能减排、环保、重组等题材品种成为基金战术性增仓的主要目标。此外,市场热点的渐趋分散促使基金在各行业上分散布局,以寻求中短期的获利机会。
进入2007年11月份,外部的政策之手对资金面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控制,主导力量的变化使得市场曾经面临的不确定风险从幕后走向台前,致使基金采用较为生硬的方式迅速转变仓位,对付已经迫在眉睫的风险,蓝筹股无一例外遭到基金减持,资源型板块、金融板块在基金仓位中的绝对数量已经出现明显下调,从而一步到位的终止了2007年总体的操作思路。这一时期,曾经并行于2007年基金投资主线的资源和金融板块出现分化,基金对金融板块短期显示出更为强烈的偏好程度,而对于采掘业、房地产等资源型板块,由于受到前期巨大涨幅的压力,短期之内减持的态度更占主流。此外,针对渐趋紧缩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周期性行业的集中减持体现得最为明显,受内需拉动的消费行业、估值具备相对优势的信息行业以及中小龙头集中的石化、机械行业仓位相对抬升。
一月消极布局
而从去年12月份至今年1月份,基金并未着手立即进入新一轮的仓位布局,更多是保持一种轻仓观望的态度,从各类型基金净值增长和市场指数之间的对比可见一斑。其间沪深300指数上涨11.85%,股票-股票型基金净值上涨10.98%,股票-指数型基金净值上涨12%,混合-偏股型基金净值上涨10.35%,混合-平衡型基金净值上涨9.2%,主动投资的股票方向基金并未能赢得类似于市场平均水平收益,这种情况与基金一贯的特性相悖。因为基金主动选股的能力往往在个股活跃的行情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这样的行情中基金的业绩往往能够取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与此相反的业绩说明基金并未在仓位上做出积极的准备。
总体上来看,2008年1月份的行情面临着新的特点,板块之间呈现新的格局,但是基金在具体的仓位布局上仍然处在2007年底的起跑线上,谨慎观望、小心操作成为短期之内基金仓位变动的主要风格。魏慧君认为,这种相对消极的态度反而随着市场的大幅下泻为其业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青睐五类行业
通过把握不同行业及板块的起伏波动攫取收益在风险加大的行情中自然会成为基金众多选择中的一种,特别是经过对2007年仓位格局的重新洗牌之后,在未能寻找到实质性支撑的长期投资品种的情况下,策略性操作有望成为主导基金获利的主要思路。
证监会分类的22类行业中,1月份主动投资的股票方向基金偏好程度最高的5类行业是:传播与文化产业161.65%,金融、保险业135.99%,食品、饮料123.08%,房地产业121.14%,金属、非金属116.31%,以上这几类行业均是2007年4季度基金前五大重仓行业,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金属非金属汇集了市场上的主要蓝筹股,是基金长期重仓持有的战略性板块。
与2007年的大部分时间相比,采掘业被剔除出基金前五大重仓行业。采掘业由于2007年以来累积的高度涨幅,本身面临着估值偏高的局面,随着中石油上市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基金对其进行大幅度的仓位调减以避免损失的扩大。
食品饮料行业从2007年4季度以来开始进入基金重仓的范围,该行业在去年的行情中表现低迷,随着宏观紧缩政策的实施,抗周期性行业成为资金关注的主要对象,此外,该行业内部产品提价的预期、较为明显的奥运概念以及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的实施都克服了行业整体高估的困境,在基金重仓板块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而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业从2007年初至今,基金对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偏好程度。
行业操作较乱
从基金对各行业偏好程度指标的变化幅度来看,相对于2007年4季度,1月份基金偏好程度提高的有以下几类行业:采掘业,信息技术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电子,农、林、牧、渔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等。而对于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制品,造纸、印刷等基金的偏好程度降低。
相对于2007年4季度基金针对周期性行业的集中减仓的操作风格,1月份的基金操作显得比较凌乱,这主要是由于基金波段性操作所致。在基金偏好度提升的几类行业中,采掘业先后经历了去年11月份以及今年1月中下旬的大幅调整,其内涵的估值泡沫遭到较大挤压。作为资源型行业,采掘业具备明确的业绩预期,在基金仓位中的战略地位非常显著,因此不排除有部分基金开始重新发掘该行业的投资机会。信息技术、传媒、农业等行业属于抗周期性行业,这些行业在2007年4季度即受到基金增仓,说明1月份基金仓位的调整仍未能脱离宏观紧缩的影响。
不过在基金偏好度降低的行业中也能发现部分抗周期性行业,其中商业贸易、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在2007年12月以来市场回升的过程中涨幅较高,同时也是去年4季度基金增仓的品种,而2008年1月这些行业的偏好度则呈下降趋势,表明在系统性风险加大的时期,基金出现通过对部分板块波段操作获取短期收益的倾向。
此外,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也表明基金在电力、金属等板块的偏好度有一定下降,表明在1月份的行情中宏观紧缩依然主导着基金的调仓行为,以此为基准,基金开始将波段性操作作为其获取收益主要途径。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