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十年痛并茁壮成长着

发表日期: 2007-11-23 13:21:53  来源: 上海金融报  作者: 吴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就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上海理财博览会上,人们欣喜地发现,今次闪亮登场,大有登高一呼、从者如云之势的,似乎不是银行,不是保险,不是券商,而是基金。从以往的不被人知,不被人识,到如今的广为人知,人见人爱,中国基金业走过了坎坷十年路。如今的中国基金业,正行驶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

  1发展历程篇

  1997年11月14日,随着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基金业如初生的婴孩降临世间。

  历经十年,中国基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初的婴孩已然进入了青年期这一人生最具活力的时光。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共批准设立59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8家。所有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341只,基金资产净值达33120.02亿元,“基民”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9000万。

  在这一组傲人的数据背后,是基金业整整十年的积淀,以及十年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

  1997-1998年:诞生期

  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发布,标志着标准化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诞生。《办法》规定,所有基金的设立都需要得到中国证监会的审查批准;拟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最低实收资本为1000万元。1只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基金持有人被禁止以基金资产进行房地产投资。另外一项保护投资者的措施,是规定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净收益的90%。

  在此规定下,1998年3月,国泰旗下基金金泰、南方旗下基金开元正式设立,拉开了中国基金业封闭式基金时代的序幕。两只基金遭到市场疯抢,上市后甚至出现了好几倍的溢价交易。与此同时,对原有投资基金清理、改制和扩募的工作也在不断进行之中,其中部分已达到要求的基金,重新挂牌为新的证券投资基金。

  为审核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监管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活动,1997年10月,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开始运作;1998年9月该部正式成立,下设综合处、审核处、监管一处和监管二处。与此同时,随着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基金托管需求也随之产生。1998年2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银行,成立了基金托管部。

  1999-2000年:整风期

  随着基金业的逐步发展,相关的立法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1999年3月30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基金法》起草组成立大会,《基金法》被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

  同年8月27日,中国证监会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当年,共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即所谓的“老十家”)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12月29日,证监会颁布《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公约》。

  2000年10月,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原监察部职员赵瑜纲的调查报告所引发的“基金黑幕”事件,引起业界极大震动。该报告指出,基金在当时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且存在违法操作,如通过“对倒”和“倒仓”来制造虚假的成交量;报告还对基金的独立性表示怀疑,指出很可能出现基金为其发行人———券商服务的情况,即券商把某股票拉到高位,然后卖给基金,由基金来接手。

  “基金黑幕”掀起了中国基金业的“整风运动”。虽然“老十家”基金公司马上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基金公司已经是国内监管最严格、制度最完善、透明度最高的投资机构之一,“基金黑幕”依据的资料数据采样不准确,研究方法不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基金的市场形象却因此大打折扣,基金业发展一度进入冰冻期。

  2001-2005年:平稳期

  “整风运动”之后,中国基金业经历了相对平稳的5年成长期。

  2001年9月21日,中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设立,首发规模约为50亿份基金单位。这也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的又一个阶段性标志。

  2002年8月,国内首只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基金成立;同年11月,第一只指数型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第一只由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也是我国第一只伞型系列开放式基金———招商安泰系列基金于2003年4月成立;当年12月,华安基金公司发行并顺利募集成功国内首只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

  2004年2月,国内首只明确意义的保本基金———银华保本增值基金发行成立;同年8月,国内首只LOF基金———南方积极配置基金开始募集,12月在深交所挂牌交易;当月,国内首只ETF基金———上证50ETF基金由华夏基金公司推出并募集成功。

  2005年6月7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获准设立,这是首家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机构;8月,国内首只中短债基金———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成立。

  五年间,诸多“第一”构成了中国基金业稳中求发展的道路。数据显示,2000年底基金规模仅为562亿元,到2005年底时,基金规模已达5000亿元。而上证综指2000年底在2073点左右,到2005年底,该指数已跌至1161点附近。

  2006年至今:黄金期

  自2006年开始,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走牛,基金净值也逐渐回到1元上方。早期的基金投资者开始赚钱,在口碑相传下,基金销售也从冷转热;从2006年底至今,随着牛市的愈演愈烈,以及基金的赚钱效应,基金销售进入火爆期,从百亿元基金层出不穷,到投资者认购基金需按比例配售,投资者对基金的态度已经出现了180度大转弯。

  但是,在基金热出现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投资者只看到基金过去一年多来取得的高收益,并对基金未来获利存在过高预期,而忽视了基金风险;基金宣传往往过分突出基金的过往业绩,而对“风险”宣传避重就轻;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盲目扩张,导致投研、后台等跟不上而引发业绩下降、服务滞后……诸如此类,都使业内人士对基金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丝担忧。

  然而,种种“瑕疵”也无法影响“基金”这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的活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般,中国基金业正在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