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借打新股玩擦边 银行推首例打新股产品

发表日期: 2006-07-11 15:36:25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刘文君
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有一款产品尤为夺目:中信银行推出“打新股”的“双季理财”计划,这是首例由银行推出类似产品。
  该理财计划主要通过新股套利和债券投资获利,期限约为6个月,预期年收益率在3%~6%,理财计划加入起点为1万元,其中投资者在募集期购买不收取任何认购手续费。

  但是,记者调查得知,“打新股”只是旗号,此次中信银行只是委托代销前段时间中信基金推出的“中信稳定双利基金”——一个以债券为主导的货币市场基金。这跟其他银行委托代销的基金产品没有实质区别。

  借“打新股”名义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正与当下新股火爆发行和货币市场基金的资金面紧张有关。

  中信稳定双利基金契约规定: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品种,此类投资不低于基金资产80%,同时,该基金可通过参与新股申购和要约收购类股票套利等低风险的投资方式来提高基金收益水平,但此类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

  而此基金操作打新股的模式是:在充分研究新发股票基本面的前提下,参与新股的申购,在所得新股上市一个月内全部卖出,并不直接参加二级市场的投资运作。

  从新股发行看来,申购新股的收益丰厚。中工国际新股网下配售1200万股,配售比例为0.97%,上市首日收盘涨幅为332%。同时,打新股所需资金量巨大,中工国际网下冻结资金93亿元,超额认购103倍。中行A股冻结更达6600亿元以上。

  据发审委方面透露:已批准上市的公司已达到30多家,预计下半年每周还将会有一到两家公司上市。

  自IPO开闸以后,货币市场基金资金面异常紧张。自5月31日起,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短期融资券成交量连续四个交易日维持在60亿元左右,最高的一天高达183亿元以上,而在此之前一般只有20亿元左右。而6月5日后,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都遭到较大幅度的净赎回,大量资金涌入股市。

  货币市场基金年均收益率即便在去年高点,也不过3%,无法与股票型基金竞争。像招商证券“现金牛”和国泰君安“君得利”一般收益也就在2%左右,而今年以来众多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都在30%以上,这使得货币市场基金销售一路颓势。

  去年12月,华泰证券借“打新股”而设计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紫金1号”,便表现出了非常好的销售势头。在该计划发行首日仅华泰证券营业部各销售网点的认购量已经超过1亿份。

  在尝到甜头后,各机构纷纷推出与“打新股”有关的货币市场基金,一边以保证该金融理财计划的收益率,另一边又通过“打新股”增加货币市场基金销售量。

  但也有专家认为:像中信银行这样推出“令人混淆不清的理财产品”,是在透支银行信誉风险,也有欺骗客户的嫌疑。

  由于银行资金受到法律限制,中国商业银行想直接推出的“打新股”产品,还相当困难。

  但在国外市场上,以香港的“子子展”和美国的“杠杆贷款”的“打新股”方式非常普遍。在美国,银行可向中小投资者提供新股申购的融资业务,允许散户只提供认购额的一成资金,通过资金放大10倍来申购新股。但是银行要求这笔资金只能用于申购新股的指定账户,在资金解冻后,资金立即划归。在香港,个人申购新股时,与上面做法类似。

  花旗银行个人理财部的范嘉辉介绍:“打新股”实际上仍是风险较高的产品,因此,商业银行并不直接参与“打新”而是直接提供杠杆贷款服务,盈亏都由个人承担,并且贷款的利率更高。

  虽然新股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人人想分得一块的蛋糕”,但是中国的新股申购也并不是想象中的只赚不赔。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以往A股市场所谓10%~200%的新股收益率将成为过去。从比较成熟的市场(如香港)情况看,新股收益也就在10%左右,新股跌破发行价也将会是常有的事。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