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施罗德:中国经济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发表日期: 2006-05-26 09:28:4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赵枫
宏观经济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环境,但美联储持续加息及国内投资增速过高引起了部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事实上,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前两周全球市场在美国通胀上升的压力下出现大幅调整,同时也带动金属期货价格大幅回调,投资者开始担心高高在上的资源价格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而美国通胀上升会导致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加大紧缩力度,从而抑制需求并使得流动性趋势出现逆转。事实上,经过16次加息之后,美国基准利率水平已经从偏低达到中性,进一步加息有可能会带来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正因为如此,伯南克的言论开始变得跟格林斯潘一样含混。美联储在最新的报告中称,进一步加息的时间和力度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整体前景,而非通货膨胀一个指标。这显示美联储对当前利率水平下的美国经济前景并不清晰,因此对于美联储的进一步行为,投资者可以理解为:如果经济形势向好,基准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行;但如果经济转弱,加息也许会停下来。但无论如何,经济强劲增长伴随的加息使继续上涨的股市面临考验,流动性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渐渐大于实体经济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使得各国央行并不存在大幅加息的可能,当前的通胀也处于较为温和的水平,各国央行的担心更多是未雨绸缪。我们最终看到的也许是流动性创造的放缓而非逆转,全球经济也不会马上进入滞涨阶段。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前景,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更值得乐观。人口结构带来的增长动力、体制改革释放的增长活力以及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外部推动力,将在未来5-10年持续存在。而中国相对较低的经济水平也使得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更具灵活性,刺激经济的手段更为有效和多样。

  很多人认为,和印度经济相比,中国经济更多依赖投资和制造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不足。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较高的投资增长速度有其合理性,较高的储蓄率、低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使得中国较高的投资增长率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而相比之下低储蓄率、低投资率的印度经济会导致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阻碍制造业的发展。虽然高投资率所造成的巨大产能使得中国财务投资的回报率偏低,但市场竞争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另外,与许多人印象不一致的是,如果从就业人口看,中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比例也高于印度。而基于统计上的不完善,中国实际的服务业比例可能会更高。相对于印度,中国经济的规模和工业基础更具优势;而从城市人口的收入分布看,中国中产阶级队伍正在快速形成,庞大的内需也使得中国经济更具内生增长动力(2003年数据显示,印度有53%的城市家庭年收入低于1000美元,而中国这个比例仅为2.5%)。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深具信心,即使在全球经济趋于放缓的未来,中国经济也可能持续现在的高速增长。在这种令人羡慕的增长速度下,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国市场。在逐步完善的制度环境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也能保持更长时间的繁荣。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