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个小科长等上两小时
发表日期: 2005-12-24 00:00:00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作者: 风云
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们的命运,从来是解读历史的最好标本。作为一名普通的基金从业人员,回顾这一年来忙碌而琐碎的日子,或许能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基金业成长的足音。
每年春秋两季,都是基金发行的黄金时期,自然也是我们最为忙乱的季节。短短5年间,中国基金公司由10家到近50家,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在银行仍是基金的主销售渠道背景下,选好托管银行兼主代销银行是基金营销的关键一步。春夏之交,托管银行的档期终于为我们排出来了。市场部营销人员赶紧奔赴全国各地做好地区分行营销人员的培训,并再次拜访已培育多年的客户或潜在客户。作为宣传部门,我们也将各种宣传海报、折页、推介书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渠道手中。与之同时,媒体的宣传攻势也迅速展开,针对都市报媒体读者的产品投资故事、针对机构投资者的产品及基金经理推介纷纷出笼。
宣传资料配送情况要跟踪、广告设计要根据不同媒体随时调整、宣传资料也要不断更新,基金发行的日子每个人每天都得不了空闲。当然最苦的还是一线销售人员,做完一个城市的培训连夜赶到另外一个城市是常事。
入行早的同事,常常会讲述当初保险公司高层求着基金公司购买封闭式基金的“威水史”,可是,现在为了等着见一位银行小科长,也不得不在楼底排队等上一两个小时。最有趣的是向来以专业标榜的合资基金公司,据说,为了适应中国市场营销环境,不得不学会中国式的卡拉OK、喝酒。基金销售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同保健品销售并无二致,这着实让文化水平较高的基金从业人员有些郁闷。
百般武艺都用上了,但今年销售却是乏善可陈。因为股票基金大多数缺乏“赚钱效应”,今年以来除了银行系的股票基金以外,其它的股票基金一直销售困难。10亿以下,5亿以下的“微型基金”也不断涌现,年尾发行的一些股票基金,更是以2亿“底线”为发行目标,这与以前基金发行动辄超过20亿的光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场营销部的压力大了,投资部门的日子也不好过。我虽不是基金经理,却很能体会到基金经理们的苦恼。报纸上天天有文章说,基金公司“黑”了投资者的钱,基金公司也是有口难言。据有关方面估算,目前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流通股市值仅为4000亿左右,而基金股票资产已近2000亿。
一年多了,没有新股上市,基金只好去投资市场上的绩优股。投资这些大家公认的绩优公司没赚到钱,可以被说成是投资能力的问题。但如果投资那些不被公众认可的公司而赚不到钱,那基金公司可能就要面临道德的质疑。
你明明知道“抱团取暖”、投资“漂亮20”之类的公司也有极大风险,可在这种每周排名、舆论导向偏右的环境中,谁又敢拂拭不理呢?因为排名落后,也会被公司淘汰。统计数据不是说了吗,中国基金经理管理一只基金的平均任职年限只有18个月,在中国,基金经理换得比“星女郎”还快,担任2年以上就能算“老基金经理”了,至于担任3年以上还没有换,则几乎要以罕见形容。
无论是发行困难,还是投资能力受质疑,根源都是股票基金缺乏赚钱效应,从而引发了投资人对基金业的信任危机。人们常常引用以下数据来说明基金投资能力问题:2001年到现在,只有2003年基金平均收益率为正,其余时间均为负。今年前3个季度,在绝对收益上多数基金并未获得正收益。
但报纸上的另一组统汁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5年的七年中,证券市场指数上下波动,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回报率为零;而基金业却创造了近300亿的投资回报,远远优于市场。
这不临近年关,各家基金公司又开始了分红竞赛,你分两毛,我分八毛,基金分红记录不断创出新高。
从本质上看,基金是理财中介。基金发展的真正根基是国内居民和机构的投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已反映出市场的强烈投资需求。我想,2006年,只要我们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低风险产品,基金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者简介:某基金公司宣传主管,两年基金从业经历。]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