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篇:狂沙吹尽始得金
发表日期: 2005-09-10 00:00:00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作者: 楚林
私募基金之私在于其地下状态,在于其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虽然私募基金管理者们不甘于身处灰色地带的尴尬,然而,一旦这种心照不宣昭然天下,其中的光鲜和阴郁、辉煌和龌龊都将一起呈现。
资深私募基金管理者X先生说:“私募基金需要反思。”“天无绝人之路,这么多年以来,私募基金虽身份暧昧,但从来都不缺乏机会好好发展,现在更是柳暗花明。当然,私募基金需要好自为之。”
X先生的说法是大有来历的。私募基金,顾名思义,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在国外,这样的投资方式是很普遍的,巴菲特的柏克夏哈斯威公司、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都属于这种类型,而中国的私募基金多数是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衍生的。在《中国私募基金报告》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披露,对北京、上海、深圳的近7000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抽样、电话及实地访问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显示,现在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远远超过人们此前估计的2000亿-5000亿。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甚至推断,中国私募基金规模可能在8000-9000亿左右。王国刚透露说,一个靠做贸易起家转型的私募基金有150亿规模,可动用的头寸更是高达700多亿。
然而,由于私募基金的地下状态,人们对其所知甚少,庞大的新闻市场也几乎忽略了这样一个行业的存在。直到2001年,贯穿全年的庄家雪崩,庄股全线高台跳水事件,才让人们警觉这个资金群体的庞大规模和生猛威力。
先是中科创业资金链断裂引发连续10个跌停板,并带动莱钢股份、岁宝热电等中科系成员集体跳水,加上第一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神话的破灭,第一轮牛股溃不成军;接着大连国际和银广夏分别以8个和15个跌停板引发天津磁卡、数码测绘和凤凰光学等曾经不可一世的庄股股价遭遇重创。最有名的案例当属“吕梁事件”,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吕梁搭建的金融帝国中,牵扯近10家上市公司和全国130多家券商营业部,使数十亿财富人间蒸发。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投资帝国瞬间轰然倒塌,连锁反应是:大量委托理财机构本金无法收回、所涉公司股价雪崩轮番暴跌、银行贷款无人买单国有资产财富化水。
吕梁事件不过是这一特殊行业中,违规运作的私募基金操作方式的一个缩影。由于缺乏明确的规范和负责的监管,此类基金黑洞比比皆是。即使排除对证券市场的恶劣影响,X先生担心的是,这样毫无内控机制、铤而走险的操作方式,对私募基金这一客观存在多年的行业本身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他说:“如今政府对私募基金寄予了比较大的希望,这对重新崛起的新增私募基金无疑是个好消息。遗憾的是,很多旧有的私募基金急功近利、孤注一掷,没有经得起漫漫熊市的考验,提前倒下了,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不过,剩下的存量基金可以借此机会自救,新入场的私募基金适逢市场复苏的好时机,也该寻求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开发新的投资方式。”
不错,漫长的下跌对私募基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X先生分析说:“一些抗风险能力弱的私募基金已经灰飞烟灭;另一些私募基金,资金链条虽没有断裂,负担也非常沉重。做个简单的算术,私募基金一般都承诺保底收益,以一年10%计算,在没有新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运作四年,其痛苦可想而知。实际上,私募基金都非常希望能获得政策的认可和扶持,期盼东山再起。”“从私募基金的长远发展考虑,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反省过去的教训,总结经验,在发展理念和操作策略上进行全面转型。”
X先生强调:“长期以来,不光是投资者,连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自身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几乎认为私募就是投机的代名词。实际上,投机或者投资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风险扩大收益。根据证券市场不同时期的特点,私募基金应该不断更新投资理念。目前的情况下,应该抛弃那种传统的坐庄啊、概念炒做啊之类的思想,不是从中小股民手中抢钱,而是努力和其它不同来源的资金和机构一起把市场做大做强。”
记者理解这位资深从业人员的心情,他希望私募基金能够摆脱“抄底大军”、“快枪手”的固有形象,以更加健康的投资理念生存,树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长期以来,一提到私募基金,人们就想到证券市场“敢死队”的形象。这是和私募基金遵循坐庄暴富的思维定势,盲目求快求大,甚至集合巨资操纵股价以牟取暴利的操作方式息息相关的。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日趋成熟,在今天越加规范的股市中仍然死守着那些投机取巧、速战速决的投资方式是不明智的。考察那些已经死掉的私募基金,均是完全不重视对个股的实际价值也没有雄厚的研究力量,单纯凭借管理人的经验和暗箱操作裙带关系盈利,导致东窗事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那些历经种种风浪仍然顽强生存的私募基金,正是审时度势,善于从低潮中发现机会,将投机和投资相结合,建立了卓著的声誉也赢得了稳定的收益。
然而,资本都是为了赢利的。在巨额利润面前,人们常常忘记面对着同样巨额的风险,一意孤行。这个时候,政府的监管和法律的制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立法问题,记者接触的业内人士众说纷纭。毕竟,私募基金是比公募基金更加广泛存在的金融现象,涉及到银行业、证券公司、基金投资人和中小股民等方方面面的需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私募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至关重要,它不可能永远充当没有户口的“超生婴儿”,而应该在法律的呵护和规范下长大成才。
另一位私募基金经理W先生指出:“私募基金规模庞大,应市场需求而生,但是立法的滞后使私募基金的发展分外艰难。如果不规范私募基金,“灵活操作”背后隐藏的大量违规现象必将危害股市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动荡;而且监管不力,会造成私募基金“系”的行为失控,恶性循环,关联效应会造成股市资金链的断裂和失血,整个股市随之下跌,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
“另外,加入WTO以后,外资参股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比例达33%,3年后可高达49%,这对我国的基金业和证券市场都将产生重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为私募基金正名并进行相关立法,使其能和国外资本抗衡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要明确私募基金地位的认识是一个信号,告诉从业者政府开始着手规范私募基金了。在此之前,人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上海举办的“2005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就建议出台法规,规范和发展私募基金。对于目前银、证、信、保各自推出的带有“私募”性质的理财产品,吴晓灵建议由各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制订一个《金融机构从事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统一理财产品的游戏规则;她还建议就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以及集资份额作出规范。看来,私募基金有望在政府的引导下整理门庭,涅 重生。
在整理稿件期间,X先生多次和记者进行交流,殷殷之情可见一斑。他告诉记者,私募基金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对从业者来说是一场永不终止的职业教育。私募基金只有经过一轮轮的风险洗礼,才能不断丰富经验,清晰自己的定位;也只有经过市场的考验,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使一些杰出的私募基金脱颖而出,才能促进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