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扎堆近六成小盘新股 华夏基金最积极

发表日期: 2008-09-09 00:00:00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游敏常
俗话说“弱市炒新股”,对基金来说,这个道理同样成立。今年以来,大盘股发行趋缓,但这并不妨碍中小盘股发行,而后者也成了众多基金博弈的场所。
《证券日报》研究中心通过统计新股半年报发现,二季度登陆深圳交易所的34只新股中,有20家公司不同程度地分布了多只基金,占小盘新股的58.82%,华夏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更是积极介入其中。
基金追捧20只深市新股
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深市共发行了34只新股,其中4月份发行的新股最少,只有鱼跃医疗、三力士和濮耐股份三家,5月份迅速增加到19只,6月份虽然有所下降,但也有步步高、上海莱士等12只新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东莞证券梁锦雄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整体来看,受系统性风险拖累,今年中小盘新股总体表现欠佳,投资机会并不多;但我们认为,被机构盯住的公司基本上在未来都会有看点。”
6月19日刚登陆深市的步步高最受基金青睐,而该股自上市以来表现不错,在市场普跌的情况下,该股仍小幅上涨2.7个百分点(截至9月5日)。根据其2008年中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基金占去9席,其中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安顺分别持股318.33万股和176.22万股,为其第一、二大流通股东。
上海莱士、九阳股份两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分别有8只基金。而天威视讯、恒邦股份两家公司各自被7只基金持股;哥尔声学和海陆重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各有6只基金。鱼跃医疗、科大讯飞和步步高分别被5只基金持有;启明信息、大华股份也有4只基金股东;大洋电机、川大智胜通产丽星、帝龙新材、威华股份等个股分别被1-4只基金持有。
其中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基本与基金无缘,安妮股份、奥特迅、奥维通信等即属此类。这些公司业绩表现一般,其中奥维通08年中期EPS只有0.0546元,北化股份和三力士两家公司中期EPS也只有0.11元和0.13元。
相对而言,这些新上市的公司中,被基金“看上”的业绩表现普遍相对较好。从统计数据来看,有基金持股的20家上市公司2008年中期平均EPS为0.57元,而前十大流通股东没有基金的公司中期平均EPS仅为0.2435元。
华夏扎堆启明信息和上海莱士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马永谙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对基金来说,中小盘股票无论在市值上和品种上都不允许基金大量介入,一方面这些小盘成长股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们市值比较小。
从统计数据来看,不少基金公司无惧风险,大胆扎堆绩优中小盘新股。34家公司中,大华股份、科大讯飞、海陆重工、天威视讯和启明信息、上海莱士等6家被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三只基金持有,另外有11家上市公司被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两只基金持股。
大华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只有4只基金,而国泰基金公司便占去三席。汇添富基金公司则钟情于科大讯飞,旗下三只基金分别位列该公司第四、五和七大流通股东。嘉实旗下三只基金则选择扎堆天威视讯。
在所有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扎堆最是积极。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红利和华夏复兴分别持有启明信息220.66万股、74.4万股和38.53万股,位列其第一、二和四大流通股东。华夏红利、华夏行业精选和华夏复兴分别持有上海莱士127.84万股、76.38万股和45.86万股,分列该公司第一、四、六大流通股东。
统计还显示,华夏基金公司对中小盘新股情有独钟。其中华夏红利投资中小盘新股热情最高,分别持有天威视讯、川大智胜等9家公司股票;华夏复兴仅次于华夏红利,持有二季度上市中小盘新股的家数达到5只。备受关注的华夏大盘精选则分别持有启明信息220.66万股、联化科技160.59万股、海陆重工202.93万股,皆为第一大流通股东。
对于华夏基金“独特”的偏好,马永谙表示,华夏基金公司投资向来灵活,虽然整体风格比较关注成长性和价值性股票,但它在投资理念上具有很强跳跃性,并不拘泥于板块和公司。‘
据TOPVIEW显示,7月1日至9月8日,基金群体净卖出中国船舶数额超过3亿元,股价下跌37.33%,同期大盘下跌21.66%。截至9月8日,券基持仓量已经降到了34.55%;而在二季度末,当时仍有共33家主力机构(其中基金27家,QFII2家,保险公司3家,一般法人1家)持有中国船舶,持仓量总计6093万股,占比达41.49%。
而基金纷纷选择离场的原因,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在于对于整个航运业的预期下降使得基金对于中国船舶的估值水平不无忧虑。
首先是成本因素。船舶制造业受全球性的钢板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和全球经济景气影响颇深。广发证券高级分析师刘智指出:钢板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大部分为按美元结算,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值,使得结汇收入下降,加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都在加大中国船舶的造船成本,是导致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次,航运运力出现过剩。机构普遍预测随着全球新船大量交付,2008年全球总体航运运力将开始出现过剩,因此中国船舶未来订单情况不容乐观。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认为: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航运公司可能会采取观望的态度,不采购船舶,同时经过前几年的高增长,全球船舶制造企业手持订单占全球运力的比例已经达到一个高峰,而次贷危机对航运公司的信贷支持也有影响。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