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基金新闻点评:专户理财大面积亏损

发表日期: 2008-08-23 09:29: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余喆
  虽然持续数月的单边下跌令“亏损”这个词变得司空见惯,但近日来一则关于“基金专户理财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消息却牵动了业内人士的神经。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在目前已经开始运作专户合同的十余家基金公司中,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的严峻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业内对专户理财的亏损如此敏感?业内人士指出,一是因为专户理财是从今年4月份才正式获得实质进展的新生事物,并被基金公司视为日后与公募齐头并进的发展重点;二是因为专户理财所追求的是绝对正收益,一旦出现亏损将直接影响客户去留,以及基金公司能否从中获取收益。一面是不断下跌的市场,投资基本上“一碰就亏”;一面是相较于公募基金更大的业绩压力。专户理财在刚刚迈步的初期,就遭遇到如此两难境地。

  点评:看到这则新闻不免吃了一惊,但仔细想想“大面积亏损”的含义值得仔细推敲。按照证监会披露的上半年专户规模为22亿的数据计算,如果有一半的专户合同包括权益类投资,在股市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亏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说大面积亏损就是正常的,但亏损幅度有多大在这则新闻中并未明言。作为新业务,基金公司尽管有尽快做出成绩的压力,但还是会采取审慎的策略,我所了解的专户合同大部分目前采取了极低股票仓位的策略,做做债、打打新股。当然处于初期试点阶段的专户理财也会面临各种困难,不排除有激进的基金公司为了打品牌拉客户承诺高收益,对于这样的基金公司,大幅亏损可以说是市场对它们的惩罚。

  基金信披是否充分

  基金目前的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年报、半年报和季报三种,其中,年报与半年报披露信息较多,也较为繁杂,而季报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易,但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目前基金的信息披露究竟是否充分?基民又是如何看待目前基金信息披露的程度?中国证券网最新调查显示,逾八成基民仍然希望基金能进一步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以便更好地选择优秀基金。然而,这与基金专家的观点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群航认为,现在基金定期报告中的内容比较充分,投资者不要盲目地要求基金做过多的信息披露,否则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点评:作为外界了解基金运营情况的唯一渠道,基金定期报告包含丰富的内容,每年六次的报告披露日也成了基金记者们熬夜值班的“受苦日”。不知道基民认为进一步加大基金信息披露是想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因为无论是投资组合、与业绩比较基准的比较、基金经理观点在基金定期报告中都能充分了解,而这些正是选择基金的主要依据。基民有这样的要求,究竟真是有新的信息披露要求,还是仅仅对基金业绩表示不满?要知道,如果对基金投资组合做更详细、更实时的披露,对于基金运作来说也不是好事,对持有人会造成损害。

  基金连续四周加仓

  自上证指数跌破2500点以来基金便开始大举入市。根据TOPVIEW赢富数据的统计,上周五个交易日基金资金净流入高达126亿元,加上此前8月7日和8月8日两日分别高达5亿元和39亿元的净买入,近期基金累计净买入已经超过了170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新基金很可能是这一波“抄底”的主力。据统计,从4月初到6月底共计有超过30只的新基金发行,其中绝大多数为偏股型基金。经过了约一个月的发行之后,目前这些基金都处于三个月建仓期的最后阶段。除了新基金建仓之外,也不乏老基金认同目前的点位开始缓慢加仓。根据国都证券的仓位监测,在过去的4个星期里股票型基金持续小幅增仓,主动增仓幅度累计达到4.63%。

  点评:仅凭基金连续净买入就判断基金对后市的观点已经空翻多未免有些武断。一方面,基金净买入的规模同基金股票投资规模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少量小买不过是战术性操作,不代表战略的转变;另一方面,基金买卖股票是其本职工作,有买就有卖,而从基金的投资特点和基金经理的观点来看,对后市持悲观论调仍是主流。在宏观经济尚未出现好转迹象的情况下,后知后觉的基金在投资上不太可能进行大规模突进。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