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巨亏收费仍高高在上

发表日期: 2008-08-02 17:53:42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袁峰
  尽管九成基金经理认为市场已经进入熊市,但基金公司收费却毫不含糊。据WIND数据最新统计,全部388只开放式基金中,有8只基金申购费率在2.0%以上,20只基金在1.5%以上。尤其是两市中收取最高销售费率3%的基金也有2只——申购费高达2.5%、赎回费为0.5%,投资者“一进一出”就要付出3%的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高收费的基金大都是2007年新鲜出炉的复制基金或分拆基金,投资者大都挣钱,多扣除一点管理费,普遍都不在乎。但经历了去年以来的股市大调整后,基金净值损失惨重,投资者普遍对高收费有所怨言,因此基金公司应该改变这种做法。

  现象:净值和收费率“双重套牢”

  记者发现,在高收费排行榜上前8名的基金里,竟然有6只为复制基金,分别是景顺长城内需2号、海富通精选2号、南方稳健成长2号、易方达策略成长2号、博时价值成长2号和华夏回报2号。据了解,2006年6月,证监会全面提高基金销售费率,当时南方、华夏、博时和易方达等基金公司将复制基金的销售费率提高至2%,部分基金甚至提高到2.5%。

  但是,昂贵的申购费并没有意味着优异的业绩,多数基金还是因为较高的股票仓位而在上半年净值下降较快,又由于昂贵的申购费和赎回费使得持有者不敢于果断赎回,结果遭受了净值和收费率的“双重套牢”。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业内收费最贵的2只基金均为景顺长城旗下基金,分别为景顺内需2号和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前者净值从1月2日的3.081元下跌到7月31日的1.728元,下跌幅度为43.9%;后者则从1月2日的1.279元下跌到7月31日的0.83元,下跌幅度35.1%,排名已从去年的前70名大步后退到100名甚至200名开外。即使如此,对基民来说,逾三成的亏损加上“一进一出”3%的手续费成本,无疑变得难以接受。

  质疑:业绩巨亏收费仍按牛市标准

  “都亏了10万元,我还要给基金公司交高额手续费,哪有这样的道理啊?纳税也是要有收入才纳的,基金没给我挣到一分钱,凭什么还要我给佣金?”近日,基金吧里一则质疑基金收费的帖子引起不少基民共鸣。家住广州海珠区中山大学的基民张先生质问:自己年初买了景顺长城精选蓝筹,不到半年亏了3万元,未能帮基民赚到钱的基金公司却依然旱涝保收。难道牛市思维造就的基金高收费不能在熊市下调吗?

  尽管基民群起质疑,但业内人士似乎并不在意。众基金们该收的照收,丝毫未受基民强烈谴责的影响。而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基民投资应理性当头,因亏损情绪加重而要求基金降低费率并不现实,也不符合买者风险自负的投资原则。基金人士透露,其实申(认)购费主要用于支付给银行等销售渠道,基金基本拿不到钱,因此在渠道为王的背景下,让基金承诺下调申(认)购费则显得勉为其难。

  公开数据显示,基金一季度亏损近6500亿元,刚刚公布的二季报则显示基金亏损4138.84亿元,两者相加,基金上半年亏损超过1.06万亿元。按照普遍1.5%的管理费来计算,上半年基金坐收管理费逾159亿元。各大基金论坛中,网民对基金赚取的高额管理费骂声一片。

  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王群航指出,基民购买基金是认可该基金的业绩,其费率并不是私下制定,而是白纸黑字签定协议,基民买之前是认可该协议,由于基金亏损严重而让基金修改费率并不现实。他建议基民,对于长期业绩不良的基金,基民应采取一致抵制的做法,通过市场优胜劣汰。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