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基遭弃新基补墙 国内基金恐步韩国后尘
发表日期: 2008-07-14 17:37:12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姜欣蔚
长期业绩不佳,短期业绩波动剧烈,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类似,是股票基金遇冷的关键原因
唇未亡,齿已寒。
今年上半年,尽管先后有40只开放式基金(不含4只QDII基金)宣告成立,但是开放式基金份额仅增加300.8亿份,净值更是缩水严重。这种基金数量与份额脱离式增长的局面,被英大证券研究员侯颖娜归结为“老基金遭弃,新基金滞销”所致。
“不是依靠业绩增长,而是借助新基金发行扩大资产规模的做法,将有可能使基金业发展越来越偏离作为成熟典范的美国式格局,而滑向结构失衡的韩国式格局。”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员马永谙对此不无担心。
股票型基金边缘化
根据英大证券相关数据,今年1-6月份,偏股型基金新成立数量比债券基金多出11只,但是份额相反却少160亿份。不仅如此,5只份额超过50亿的新发基金中,仅有1只是偏股基金,其余4只全部属于债券基金。
据了解,韩国基金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股票基金正在逐渐被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边缘化。美国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是混合、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三者之和的一倍有余,而韩国股票基金资产规模尚不足上述三者之和的四成。
马永谙认为,长期业绩不佳,短期业绩波动剧烈,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类似,是股票基金遇冷的关键原因。
成熟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基金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成熟度是衡量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股票型基金如果被边缘化,不仅意味着股票市场成熟度不高,也说明基金业本身出现了问题。
问题不容乐观。自7月7日起,股市开始一轮反弹之旅,A股指数一度突破2900点大关。一般来讲,市场出现转机应为基金业所乐见。但有基金业研究员表示,这种局面对基金公司来说忧喜参半。“喜的是被套资金终可解套,忧的是被套基民也将解套。去年牛市阶段,许多短线基民大举杀入基金市场,随即因为基金净值下跌而被迫成为长线基民。股市反弹之时,恐怕也是他们解套离场之日。”
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过半,股票型基金净值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但是,其净值缩水背后却是背离标榜的价值投资,演进为并不高明的趋势投资者。牛熊交替是必然,基金业如不及时扭转这一局面,恐将被越来越多的解套基民所舍弃。
“舢板”基金,“航母”难现
美国基金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基金数量与单只基金规模正比例增长,在韩国二者则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表现在数据上就是,韩国共同基金数量达7000多只,相当于美国的90%,但是行业资产规模只有2000亿美元左右,仅相当于美国的1/50。
国内的基金业在数量和份额增长表现得颇为类似。根据相关统计,新成立的41只基金,平均募集份额不足25亿份,甚至出现了不足3亿份的袖珍基金。
这一局面的出现同样是源于现有基金长期业绩不佳,导致持续营销难以为继。基金公司想要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只能通过发行新基金的形式。但是,新基金很快又会陷入短期波动剧烈、长期业绩不佳的局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市场上的基金数量越来越多,小基金不断涌现。
小基金的大量存在,不利于基民忠诚度的建立和提高,使其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为应对这种流动性风险,基金在投资时就会更加注重短期收益和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影响到其持续成长能力。
当然,此种局面的出现责任不能由基金业本身一力承担。在股票市场尚不成熟的大背景下,背负巨大排名压力的基金经理面对不时出现的套利或结构性投机机会,难免冲动;另一方面,基民的行为表现亦称不上成熟,以短期表现论英雄令基金经理只能投其所好,冒险出击。
“股票市场、基金、基民的成熟绝非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现阶段避免国内基金业重蹈韩国基金业覆辙,最根本的策略是让市场尽量稳定下来。市场本身波动特别大,波动过程中产生的机会即使价值投资者也容易丧失原则。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真正长线投资者的入市比例,使其发挥股市稳定器的作用。市场少一些诱惑,基金公司多一些自律,才能避免股票型基金被抛弃。”马永谙表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