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民红利成长:延续非主流风格

发表日期: 2008-05-31 00:00:00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江赛春
  益民红利成长基金(以下简称“益民红利”)在今年4月底以来的反弹中表现突出,重点投资中小盘股、偏离主流的投资风格使基金在热点散乱的反弹阶段有较好的获益能力,但该基金在市场不同阶段当中业绩波动大;投资者需注意在市场的震荡和下行阶段,基金的收益也有较大的波动可能。
  反弹阶段表现突出,长期波动大
  在今年4月底以来的反弹中,益民红利表现突出。在持续近一月的反弹阶段,益民红利累计的净值涨幅跻身全部基金排名前10(表1)。
  但从长期表现来看,益民红利的业绩则呈现较大的阶段性波动,尤其是在趋势性转折的情况下,业绩稳定性不强;在股市震荡和下跌阶段,受市场风格转换而业绩起伏相当明显(表2)。在中小盘股活跃的去年上半年基金表现突出;但在随后的震荡和三季度的蓝筹领涨阶段,该基金表现下滑明显;2007年底至2008年1月初的震荡回升阶段,基金表现较好;但在2008年一季度的下跌中基金则遭到很大损失。
  由此大致可以看出益民红利的投资特点,阶段性业绩表现的波动与基金的持股风格和操作风格有关。总体而言,在中小盘股表现活跃的市场阶段,基金表现比较突出;而在蓝筹股主导的市场阶段,基金业绩下滑明显。在上涨阶段,基金抓热点的能力较强;在下跌阶段,基金避险能力不足。
  偏离主流,医药配置贡献大
  益民红利在反弹时的强劲表现和其持股风格有较大关系。从益民红利基金近一年的投资思路来看,在各个季度间基金的持仓调整快速,但总体上都保持着偏离主流、重仓中小盘的风格。从2008年一季报披露的数据来看,益民红利的持股风格结构和多数基金有明显差异,和同一公司旗下的另一偏股基金益民创新优势也有显著差异。风格配置上,以成长和核心为主要风格;在规模配置上,中小盘股票配置比重超过70%。
  基金在2007年底以来在行业配置结构上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在一季度的资产配置中,基金保持高仓位水平,主要通过结构调整来抵御风险。基金从2007年四季度以来的调整方向基本符合市场趋势的变化:2007年四季度起集中增持内需型的医药行业,2008年一季度集中增持短期景气较好的化工、钢铁等行业。这种策略在一季度前两个月比较成功,但由于基金保持很高的仓位水平,在下跌后期,前期抗跌的医药、化工、钢铁等行业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补跌,导致基金在下跌期间净值跌幅很大。
  近一个月股市从谷底反弹以来,益民红利的重仓板块反弹强劲,尤其是重点配置的医药板块出现持续上涨,对基金净值回升贡献很大。从宏观经济引致行业变化趋势来看,基金组合结构调整的方向基本是正确的,也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小规模基金的灵活优势,因此基金的非主流选股和行业配置在热点散乱的反弹阶段起到了很好的投资效果。
  但应注意的是,通过重点挖掘中小盘股的结构调整来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只在特定阶段效果比较明显,即反弹中市场热点扩散的阶段,但稳定性则明显不足。在中期趋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如果股市的反弹无法持续,那么反弹中整体涨幅很大的医药等行业也会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在大的震荡中,益民红利的阶段性业绩也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对于整体不确定性较大的2008年,基金目前的业绩可持续性不强。
  仓位调整少,换手频繁
  作为偏股混合基金,益民红利的股票配置比例变动范围在40%~85%之间。但基金实际投资中很少对股票仓位进行主动调整,而是长时间维持在满仓或接近满仓的状态(图1)。应该说,在面对趋势性变化明显的投资环境时,基金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择时能力,这对于小规模的偏股混合基金来说等于没有发挥出应有优势。
  但另一方面,基金在投资组合结构调整上比较快速积极,组合中个股换手较为频繁,对市场热点转换也参与较多。2007年全年持股周转率在330%左右,明显高于同类基金水平。
  益民红利在2008年一季度显著降低了持股集中度,从之前高度集中的持股转向分散配置。这也是基金策略上的变化趋势之一,在持股进一步集中于中小盘股的同时,以分散配置降低风险(表3)。
  短时强势未必延续
  虽然基金在反弹中通过结构调整得到较好的投资效果,但单一的结构配置策略比较适合于趋势确定的牛市环境。在2008年股市整体走势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结构调整策略在某些阶段会显著失效。在每次市场热点扩散、中小盘股表现活跃的阶段,益民红利表现较好;但在市场风格转换时,基金表现则可能显著下滑。
  总体而言,益民红利可以作为基金组合中特色风格的配置部分。应根据基金组合的投资需求来决定配置策略。对于持有益民红利的投资者而言,目前可继续持有;对于还未介入的投资者,则目前应保持谨慎,不应根据近期抢眼的业绩而急于买入。
  (作者为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