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 重风格不重“工龄”

发表日期: 2008-05-26 13:58:52  来源: 城市快报  作者: 陈皓
  业内某知名老基金经理表示,一般基金经理经过两三年的锻炼都能掌握基本的建模等技术,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绝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前期股市连续下挫,一些年轻的基金经理就出现了心态失衡的现象,盲目跟风做空股市。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很多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较短,但从业时间并不短,很多基金经理都从事过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工作,算下来一般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所以,仅以"工龄"判断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并不充分,相反要看基金经理能否坚持自己的风格,如果经常随波逐流,则其操作理念一定存在问题。

  不少基民对年轻基金经理的"资质"存在质疑,统计资料显示,现任基金经理"新手"居多,近1/3基金经理岗位从业经历不足一年。

  据统计,现任383名基金经理中有115人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岗位从业年限在5年以上的仅有2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9名基金经理,仅占现任基金经理总数的7.5%;而从业年限超过7年的仅有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名基金经理,仅占现任基金经理总数的1.8%。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国内基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2006年、2007年大量的新基金获批发行,对于基金经理的需求量增大,出现了"供需失衡"的状况。其次,基金经理的培养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经历几个完整的牛熊周期。而熊市当中基金公司对人员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牛市来临时却又面临基金经理缺失的局面。再次,则是基金经理流失现象严重。由于基金公司内部业务多元化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等多重因素,截至今年5月16日,30家基金公司离任基金经理已达71人次,相当于现任基金经理总数的1/8。

  对于大量基金经理"工龄"相对较短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国内基金行业比较"年轻",大量年轻人担任基金经理已经成为基金业的一大特点。不过如果基金经理频繁更换,可能会对基金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并没有数据证明基金经理岗位从业经历和业绩有必然的联系,调查发现,"工龄"排名前十位的基金经理中,有很多今年管理基金的业绩表现不佳。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