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亿基金资产的来龙去脉
发表日期: 2008-04-21 17:55:34 来源: 证券时报
我国开放式基金2001年诞生,在过去六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比较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的演变既反映了股市的周期性因素,也反映了行业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因素。
第一个阶段是2002至2004年,开放式基金处在诞生后的婴儿阶段,而它却"生不逢时",股市自2001年见顶后步入熊市。基金规模的增长因素主要是新基金发行,基金存量的上升也主要来自新基金的贡献;减损因素主要是净赎回和因为股票市场熊市而产生的负未分配投资收益,分红因素微不足道。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基金规模的增长因素主要是新基金发行,但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新基金对行业规模的贡献度快速下降;减损因素主要是净赎回,它基本冲销了新基金发行的贡献,而未分配投资收益表现为一定水平的正数。第三个阶段是2006年至2007年,基金规模的增长因素开始发生转折性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未分配投资收益逐渐成为最大的增量因素,二是老基金从历年的净赎回演变为净申购,三是新基金发行对行业规模的贡献度降至历史最低。诸多有利因素推动基金市场进入空前繁荣期。考察基金业的成长历史,我们发现,基金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
双引擎驱动规模成长
从过去六年的基本规律看,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成长逐渐从最初五年单纯依靠净现金流、尤其是新发基金的单引擎驱动过渡到净现金流和未分配投资收益双引擎驱动的时代。
剔除基数太小的头两年,2003年和2004年开放式基金的规模成长主要受益于净现金流,,与当年年初的行业规模相比,净现金流的贡献度分别达到了67%和159%,而未分配投资收益的贡献度则分别为4%和-19%。2005年市场处在总体熊市中,该年货币市场基金大放异彩,开放式非货币基金的净现金流和未分配投资收益的绝对规模比较小,对行业规模变化的贡献度也大幅萎缩至4%和12%。2006年,未分配投资收益对行业成长的贡献成为与净现金流等量齐观的因素,当年未分配投资收益与净现金流的规模分别达到了1067亿和1535亿,对行业规模的贡献度分别为54%和78%,而2007年,二者分别创下历史性的12237亿和12016亿的高水平,对行业规模的贡献度则分别达到了273%和267%。
申购规模超过赎回规模
2005年之前,新基金发行在绝对规模上始终是最主要的,而2005年以后,老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开始取代新基金发行的这种主导地位。2006年,基金申购和赎回金额分别达到952亿和1377亿,而2007年基金申购和赎回规模就创下了历史新高,分别为33092亿和21310亿。基金持有人的基金周转率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以年度计算 2007年基金的申购金额历史上首次超越赎回金额,出现净申购、并且是11782亿元巨额净申购的情况,甚至远远超过了新基金发行3051亿的水平,这说明基金持有人对老基金的主导态度由过去的赎回、赎回再赎回,变成了申购、赎回和再申购,这种趋势在牛市大环境下依然能够得以延续,但由于目前一亿左右的基金持有人中90%都是2006年牛市以后新入市的,他们尚未经历熊市风雨的真正洗礼,所以基金持有人对老基金的持有模式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新基金对行业规模贡献下降
新基金的大量发行是行业初期发展的必然,在2005年之前,新基金发行成为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001-2006年,非货币开放式基金累计发行募集金额6169亿,而同期老基金则是年年遭遇净赎回,累计净赎回金额2308亿。但2007年以来,一方面由于新基金发行节奏的减缓,另一方面由于持有人对老基金的态度在逐渐发生转变,新基金发行对行业规模的贡献度快速变小,2003年、2004年和2006年,新基金发行对行业规模的贡献度都在150%以上,而2007年则快速下降到44%。
在发达成熟的基金市场,持有人明显地更为青睐老基金。因为基金投资人认为历史较长的绩优基金与新生基金比,其业绩具有更可靠的参考价值,这种基金投资理念势必在我国逐步建立起来。
分红水平创历史新高
分红是基金规模的减项,但遵守基金合同规定、符合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分红行为是正常和必要的,2001-2007年,我国开放式非货币基金共向持有人分红2679亿元,为持有人创造了投资价值。然而,我们也观察到,正常的基金分红行为在牛市下,被部分基金管理公司为追求基金管理规模最大化、"异化"为单纯的基金营销工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反而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2006年开放式非货币基金分红总额为266亿,是前5年总和91亿的近3倍,2007年分红总额为2322亿,是前6年总和356亿的近7倍。从熊市下的2005年到2006年以来的牛市,基金分红与年初行业规模及当年可分配净收益的比例均在不断提高,2005年该两指标分别只有1%和-64%,而2007年则分别上升到了51%和35%,也就是说,相当于一半年初基金规模和三分之一当期净收益被分红处理了,而这部分资产本应在牛市下为持有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未分配投资收益呈现"双高"
2002年至2004年,开放式非货币基金的未分配净收益连续三年为负值,未实现利得也有两年为负值。2005年股票市场经历熊市中的探底,该年未分配净收益和未实现利得双双为正,这样的趋势在2006年开始的牛市中不断加强,其中2006年的未分配净收益虽然为负,但考虑到当年实现分红266亿元,实际净收益依然较高。到2007年,未实现利得和未分配净收益分别达到了2977亿和9260亿的高水平,其中高达近万亿的未分配净收益主要来自已实现利得。未实现利得和已实现利得均来自于二级市场的差价,由此看来,基金投资业绩的主要来源还是对于市场价格趋势的判断,上市公司分红等来自上市公司自身创造的价值部分依然微小,这与成熟市场相比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