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推出在即 股市降温热钱争食创投大蛋糕

发表日期: 2008-03-31 16:53:1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 王欣
  作为私募基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盛会,昨天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届私募基金高峰会论坛汇萃了当前私募股权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两大领域的顶尖高手。

  在一年前的首届私募论坛上,高手们纷纷预言私募基金的春天已经到来;一年后,正当许多本土创投机构经历了成立以来的最大丰年、创业板迎来最后的冲刺阶段时,私募股权基金的领先者们却在探讨,当前私募股权基金(即PE)领域是否已有过热迹象。

  PE出现过热迹象

  随着股市的快速降温,创业板市场的渐行渐近,专业人士们纷纷预言,2008年投资界的主角当属PE与VC(创投基金)。从股市、房市获利了结的各路资金,也迅速涌向股权投资领域,原本被人们形容为"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的股权投资,成为了前所未有的热门行业。坐惯了冷板凳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手们,一时间被这种快速的升温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有一种声音在业界悄悄升起:当前的PE是否已经过热?

  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程厚博以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经历证实,当前的PE投资过程中的确有非理性现象存在。有的企业不让投资者进行充分的、审慎的调查,关键性的材料不能带走仔细研究。有的材料只提供复印件,即便是这样的企业,有的同行仍然进行了投资。

  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昼则认为,当前PE的实际案例中,的确有结构性过热存在。PE与VC行业刚刚显现出来的财富效应,使得股权投资的温度"热得太快"。对中小板企业的统计显示,投资中小板的创投企业平均获利25.8倍。这样的财富效应使来自海内外不同的投资主体纷纷投入到创投行业,市场的浮躁情绪在上升。达晨对自己的要求是10倍以上的市盈率不能投资,但现在13、14倍了还有人投;有的企业明明有硬伤,也会有创投企业去投。他认为,三五年内创投行业将面临大洗牌,一些赶时髦、凑热闹、没有良好心态的投资者,将为此付出代价。

  联想投资王能光认为,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如果股权卖的价格过高,未来利润的增长跟不上,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有的态度。有些创投企业为了迅速完成投资进程,急于以较高的价格拿下项目。这种种不成熟现象,都会有一个"交学费"的过程。

  发展前景仍然可观

  尽管如此,所有与会者仍然一致认为,创投行业发展前景十分远大,市场规模仍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

  智基创投首席合伙人陈友忠引用行业研究数据提出,以"年度创投资金/整体投资"的数据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在0.2%-0.3%,以色列是0.6%,中国目前还不到0.1%,只有0.06%。按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来看,目前创业投资的投资总量仍然偏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为对盛大的成功投资而享誉业内的软银赛富合伙人阎焱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为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庞大的市场,为VC与PE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且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体系带来的资本流动低效率,也使企业对VC与PE有着较大的需求。

  红杉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思坚认为,如果以过去一、两年的情况看,创投领域的确有过热趋势。但是十年的角度看,在与印度、伦敦等市场进行比较看,创投的热度还远远不及,中国的创业产业正在处在成熟、上升阶段。他以房地产领域为例,认为,房地产行业的PE投资就刚刚经历了一个快速升温到理性回落的过程。

  程厚博认为,中国目前的PE资金量与企业的需求相比并不匹配,完全没有达到供大于求的阶段。现在的过热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创业企业对回报期望过高;另一方面是创投企业急于进行投资。

  本土创投迅速成长

  来自权威部门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人民币创投基金迅速发展,本土投资基金快速成熟,境内资本市场成为拟上市企业的优选市场。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欧以大量数据表明,在PE投资的主要退出渠道--IPO上市与并购中,美国市场上有大约3/4的个案是通过并购方式退出的,而韩国、中国市场则以IPO发行为主要退出方式,这正是新兴市场的特征。

  将2005年的数据与2007年的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境内市场正越来越成为拟上市企业的首选市场。2005年,有PE背景的企业、以新股首发方式退出的,78%选择了香港、纳斯达克等境外市场。到了2007年,有PE背景的中国首发上市企业中,选择境内资本市场的从2005年的22%上升到了36%。

  对于这种现象,软银赛富的阎焱认为,政策法规的限制、尤其是新出台的商务部10号令,是促使企业上市从海外转向境内的重要原因。从股权投资者企业的角度看,当前中国A股市场再融资十分艰难;创投资金退出的锁定期上,A股市场规定为3年,而全球各市场上最多也只锁定6个月。从这些条件看,外资PE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一定是选海外上市,选择中国A股市场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阎焱认为,法律、税收制度的不健全,政府审批的低效率,退出机制的不理想,货币流动性差等问题,仍然是困扰着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一系列弊端。

  相比之下,作为中国首个有限合伙创投企业--南海成长的创办人,郑伟鹤则以自己在深圳创业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政府高效配合、企业成功募集资金并运作的探索过程。他认为,国家未来在政策层面仍需完善的地方包括:落实、明确私募股权投资的税收政策,工商部门对有限合伙企业登记注册的种种规定上有待简化,证券主管部门对有限合伙企业投资行为的合法化需要予以认可等。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