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仓消解基金业公信力
发表日期: 2008-03-07 12:36:34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李侠
事实上,基金"老鼠仓"一直被业界视作"潜规则"而存在着,直到2007年5月才因唐建被查而暴露于公共视线之下。基金经理建"老鼠仓"是否情有可原?是否现行法律法规关于不允许证券从业人员炒股的规定不近人情?或许这些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得到逐步解决。
基金"老鼠仓"对基金业公信力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自2006年以来,随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牛市行情的来临,基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证券投资基金成为普通百姓投资股市、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首选理财方式。截至目前,国内基金业资产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成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这与投资人理财观念的更新和对基金行业的信任是分不开的。而基金"老鼠仓"事件的爆出,犹如在炙热燃烧的焰火上泼了一盆冷水,使得投资人对刚刚熟悉的专家理财形象开始质疑,同时对投资基金资产的安全性也产生怀疑。虽然相对于目前高速发展的基金业来说,存在个把"老鼠仓"或许并不足以为奇,但"老鼠仓"事件对基金业健康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几年前股市熊市之时,"基金黑幕"的曝光犹如雪上加霜,其给基金业所带来的惨痛教训想必很多从业人员仍难以忘记。如何正确防范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行为操守和职业道德风险已成为摆在所有基金公司面前的一道必答的课题。
"老鼠仓"事件挑战了整个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原则。所谓"老鼠仓"指的是基金经理或公司其他知情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和信息优势,在基金买入某只股票前提前建仓,在基金卖出某只股票前提前出货,利用庞大的公募基金做后盾,获得巨额而又无风险的不当收益。如果不对"老鼠仓"予以必要的惩戒,任其发展,则"老鼠仓"会愈演愈烈,"小老鼠"渐渐演变成一群"硕鼠",既影响投资者对基金的信任,更有损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进而影响投资者对整个市场的投资信心,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害。
值得欣慰的是,从几年前"基金黑幕"最后的不了了之,到如今监管层终于断然对这种违规行为开刀。从《关于切实加强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基金牢固树立价值投资理念,严禁基金参与投机操作,合理配置资产,切实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强人员管理和投资监控,坚持公平交易和防止利益输送;到最终对"老鼠仓"立案调查并做出永久禁止入市的处罚决定,这既是证监会切实加强监管所采取的必然措施,更是对市场中暗流涌动的"老鼠仓"以及其他违规行为的严厉警告。
事实上,唐建们只是被查出的一小部分,不少"老鼠仓"行为远比唐建、王黎敏们更为隐蔽、更为狡猾,同时市场操纵、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问题在基金行业中仍然存在。业内专家指出,对待"老鼠仓"行为,应从完善制度和加大打击力度两方面同时入手,既要从技术上对开户环节严格把关,严密监控,更要从惩罚上体现力度,真正形成威慑。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