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江湖弟子老
发表日期: 2008-01-19 00:00:00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殷翎
■殷翎 红周刊
以两面之缘试图勾勒一个人物,似乎有些唐突。然而,这“两面”却多少有些奇异,仿佛两年多的时间,已足以让一个青年的激情澎湃,跨越为中年的意兴阑珊。
江湖仍少,弟子已老。
铁血丹心
第一次见到赵丹阳,是在2005年1月30日《红周刊》主办的“2005年中国股市行情峰会”上。在这个后来被业内称为“股市的遵义会议”上,赵丹阳是第二位出场发言嘉宾。在他起首一句“我们认为,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正在从中国诞生”后,会场内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
赵丹阳这个说法并不新鲜。2004年3月他撰写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正从中国诞生》一文,认为“中国股市市盈率合理定价应在30倍以上”、“未来几年,以上证50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的利润增长会远远高于GDP的增长,这将为这一波大牛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从文章见报的2004年6月5日至当天会议前日收盘,沪指已继续从1700点多点跌至1213点。
单看外表很难揣忖出赵丹阳的年龄,70年代初生人的他也许只是少年老相,也许确是曾经风霜。根据报道,赵丹阳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计算机系系统工程专业,毕业后曾远赴南非从事过实业投资与贸易,1996年回到香港,进入证券市场。
尽管年龄才30出头,其大势判断又未被当时的行情证实,但在这个成王败寇的江湖,业绩才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2003年1月16日,赵丹阳与国泰君安(香港)合作的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成立。投资标的为海外(主要是香港)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我们诞生在中国,也将和中国的企业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我们投资于这样的企业,所以中国强,则赤子强,中国富,则赤子富,我们的命运就这样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从海外看中国,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未来10年改变中国乃至亚洲-太平洋平衡最重大的事件,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当事人,为之兴奋击节——此举引来我们的使命:
赤子之心,做多中国,自香港始。
在5年前这份与如今的“告别信”一样不乏煽情元素的告白后,赵丹阳豪情万丈地开始了做多之旅。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2003年加权收益率为46.51%,2004年加权收益率为23.86%(2004年同期H股指数下跌了13.11%)。
2004年2月20日,“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信托”成立,由于该基金在国内信托业第一家引入银行监管,赵丹阳因此享有了“中国阳光私募第一人”的美誉。至于这个基金的业绩,据后来的一个报道披露,截至2005年2月28日,“实际收益率为25.05%,超过上证指数49.34%,并先后两度分红,累计分红16%。这一切,与同期深沪指数的节节败退形成鲜明对比”。
而就在“股市遵义会议”召开的几天前,2005年1月25日,赵丹阳刚刚成立了他旗下的第3只A股信托产品。
如今回忆起来,与当天参会的许多人有些不同,演讲时的赵丹阳尽管在文辞上热情洋溢,但表达上却不亢奋。这是性格的自然流露还是一种另类的营销不得而知,但也从某个侧面证实了后来某篇关于他的报道中的片段并非虚言:
“2005年1月11日,赵丹阳在深圳国信证券做完一场演讲后,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投资者道出了对他的奇妙感觉,‘这小伙子挺踏实的……,”
事实上,在当时跌跌不休的市道中,赵丹阳的预言并不能成为惶惶人心的定心丸:
“就A股市场来说,如果以上证50为标准,现在是800多点,可能在未来几年里能上升到3000点。如果将上证综指类比成份指数的话,未来5年将有望挑战5000点。”
在当年的《红周刊》上,这激越的文字历历在目。但没有被记录下的另一段话,却更让笔者印象深刻:
“如果能尽快宣布国有股无条件全流通,也许是这个市场最好的解决方法,可能有点奇迹。我敢说,如果现在宣布实施全流通,中国股市在经历短暂的跌停后,社会的金融资本、聪明资本,会全力杀进这个股市!”
如果说此前对“波澜壮阔的牛市正在诞生”的说法已有些审美疲劳的话,但对于全流通的看法,在笔者印象中,赵丹阳还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如此掷地有声,为其时千夫所指的“国有股减持”叫好。
那一年,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信托被Bloomberg评选为2005年度中国表现最好的基金。
窥叶断秋
第二次见到赵丹阳,是两年半后的2007年6月9日中午,他应邀来京参加当天下午召开的“私募基金与中国黄金10年论坛”。虽是小聚闲聊,但赵丹阳一开口,还是出人意料:“如果我下午在会上唱空,你们说合适吗?”他仿佛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
短暂地停顿后,大家反应过来:“有什么不合适呢?行情炽热的时候,泼泼冷水,不是坏事吧?”
话虽如此,但意外难免,毕竟两年前他曾预言,“行情有望达到5000点”、“2008~2010年会出现一个疯狂的景象,那时候全球都在看中国”,是什么让他在预言的顶点还没有到来之前,已经萌生退意呢?
有人说,赵丹阳“谈论股票时,眼睛里常闪现出孩子式的率真,说到兴奋时仿佛要拍着桌子跳起来”,而那天,他谈论股票的兴致并不高。尽管回忆起他率先挖掘了贵州茅台、张裕这样的牛股之英雄往事时,他还是忍不住笑了。对于江湖上的一个说法——林园是跟着他才买茅台的,赵丹阳并不认可,只说林园水平本来就很高,却同时也表达了对2006年时林园突然高调亮相于各类媒体的不解:“以前他不这样啊……”
从当天下午论坛发言来看,赵丹阳几乎是惟一的唱空者:
“大家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中国上市公司,同样的经济体,在两年之后,股市涨了5倍之后,有这么多人在今天可以这么乐观。人类社会永远是这样子,从中到外,人类的热情是相互感染的,市场永远是在大众的各种心理的反映,市场永远在投资者的喜悦和恐惧中交替循环。”
这些话说得很“漂亮”。但在当天中午的闲聊中,他做出看空的另一个判断依据,并没有在会上提及——通货膨胀。
早在2006年8月5日,赵丹阳就曾表示:“中国的粮食问题实际上已经很严重,在1997年产量达到一个高峰后,近几年产量都在不断地下降。如果粮食价格出现一次大幅上涨的话,将标志着通胀的最后的恶化。”他认为,加息周期已经到来,过剩的资本将会逐渐消失。
而那天闲聊时,他讲述了在江西南昌一个菜场闲逛时发现的问题:
“一个卖肉的摊主对我说,过去他一天可以卖出两头猪,如今猪肉涨价后,他的收入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因为他一天只能卖出一头猪了。这意味着什么?因为肉涨价,老百姓只能少吃肉了……也许中国经济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说到后面,他的声音有些含混,最后一句,更像是自问。
这种“窥一叶而断秋”的方法,赵丹阳已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从更早些的避开银广夏陷阱,到后来的大牛股挖掘,他乐此不疲。“不管赵丹阳对市场的看法正确与否,但他选公司的确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一位熟悉他的人士这样说。
赵丹阳早年成名于“银广夏事件”,至今为人乐道的一件轶事是:在银广夏被热炒时,赵不去公司调研,而是跑到天津市税务局去查看其用电额。当发现这么大一家公司每月用电额仅上百度时,他马上打道回府。
至于他的选股方法,更是被人形容为“狗仔队式”的——“他开一辆四处漏风、跑了快10年的捷达,走南闯北时总拎着个装满上市公司报表的破电脑包”。赵丹阳会换上工装冒充码头工人混进戒备森严的盐田港,跟码头工人聊天,数货柜的数量;他每月去一趟药店,了解同仁堂药品的出厂日期,计算其流通速度;买入宁沪高速前,他蹲在公司所属路段的收费站,数车辆通行数量……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自下而上”探究事物的偏好,赵丹阳曾于2006年1月委托《红周刊》副主编江涛,将3000元转交给当年自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维权采风万里行”的个人投资者燕飞(可参见2006年第4期《红周刊》“人物故事”),以示支持。
那天中午告别,当目送着赵丹阳乘坐的出租车消失在北京茫茫的车流中时,一个想法莫名涌上心头:也许半年后该做空了?
没料到半年后,赵丹阳已将5只A股信托基金全部清盘这样决绝的方式,毅然转身。
华山弃剑
赵丹阳告别的理由是:“对赤子之心的投资者而言,今年(2007年)是艰苦的一年。同任何相关指数相比,我们都远远落后。在此,我们深表歉意。”“时至今日,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的收益。回头看,我们过早地出局。”
据一个粗略的计算,赤子之心在总计约为7亿元的A股信托基金本金基础上大约掘出了8.54亿资金,这还不包括其间的频繁分红。而清盘的结果是赵丹阳将因此放弃总额约为1亿元的管理费和绩效激励,这种个人英雄式的举动更使他获得了更多情感上的认同。据称在远远跑输大势的2007年,约有一半持有人坚持不肯赎回。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评价的声音同样强大。王丹,一位赵丹阳曾经的客户,在网上发表了《我的私募投资之路:从迷信到迷惑》一文,写到:
“2007年2月老赵和我吃饭,问你们对今年股市如何看?我说报上都说是盘整市,为2008年大涨做准备。老赵说不对,今年是单边上扬,会大涨。饭后大喜,我对他的判断一向很迷信。3月3000点他空仓,我马上知道了。我知道他肯定是被海外的基金经理的看空言论吓怕了,这帮孙子不懂中国股市,空仓后胡说八道,把老赵害了……”
王丹认为,赵丹阳人品没问题,选股没问题,就是心态太悲观,过去的熊市经历在他心中烙印太深。
赵丹阳声称喜欢熊市,“在低迷、阴冷的市场里,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享受买入的快乐,足够低的价格是抵御一切风险的法宝。”他对于熊市的爱,也许源于一场痛——1998年前,他在香港做实业,白天看厂子,晚上看行情。金融风暴一来,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夜之间全没了——“股票直线下落,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我今天之所以能够理性地进行投资是我曾经的失败所赐。我特别强调的是,最好是拿自己的钱交学费,亏得你以致丧失信心,那种切肤之痛,对你才是真正有帮助的。”在很多场合,赵丹阳都这么强调。
但这种悲观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与私募圈打过多年交道的财经传媒人张志雄公开表示:赵丹阳的水平很一般。而王丹也忿忿地写到:“私募基金经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差的如赤子之心,是个熊市基金经理,牛市从不赚钱。”
“指数的顶和底永远是个谜。”赵丹阳承认。
永远有多远?我心已疲倦。“从朋友角度上讲,我认为是好事,毕竟他的心太累了。”在鼎沸的议论声中,一位朋友对“赵丹阳清盘事件”最个人化的理解,也许就是最简单的答案。■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