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晋信麦家仪:钟情拐点行业

发表日期: 2007-11-22 10:24:55  来源: 财富生活  作者: 水木
  “公募基金的投资,不需要跑得最快,但应令人最放心。”汇丰晋信投资总监麦家仪说,“所以,我们在买股票前都要求做数量化的模型,尽量在不确定中去寻找确定性。”

  麦家仪看上去很年轻,和大多数香港白领一样,敬业、精进、务实。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纤弱的女性,却掌管着汇丰晋信的投资动向,带领着几乎清一色男性的投研队伍,在股市中攻城掠地。

  199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的麦家仪加入了汇丰投资管理团队,于1998年成为亚洲股票部的基金经理,是汇丰卓誉投资管理(香港)中国股票投资团队的成员,并于2001年开始管理汇丰泰国股票基金,该基金在她管理的六年中,无论牛市熊市,都取得了持续稳定的优异业绩,并因表现突出多次获奖。在数年的投资实践中,丰富的经验奠定了麦家仪的投资理念与投资风格。

  从大象股市到蚂蚁股市

  麦家仪最早接触到投资是在大学期间,大学教授推荐她去英国的罗斯柴尔德投资银行(ROTHSCHILD)做实习生,麦家仪先后在交易部、投行、资产管理部工作过。“从性格与专业来看,资产管理更适合我。交易要做短时间的决定,不太需要基本分析,虽然可以赚快钱,但不适合我。成功的投资银行家需要很强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也可以从头开始,毕竟不是我的专长。我的专业是会计和金融,在做行业、公司分析的时候可以用得上,投资的确定性更高。”

  大学毕业后麦家仪加入汇丰投资管理参与环球培训计划,第一年去了伦敦,第二年在香港看红筹股,第三年去纽约看美股。美国方面曾想留她做分析员,但麦家仪选择了香港,“我父母都在香港,即使暂时留在美国,几年后还是会回到香港,倒不如早点回来打基础。当时东南亚经济正处于金融风暴后的低谷,公司没有人员需求,一位英国籍基金经理因为要回国,所以有了职位空缺。”于是,麦家仪辞别了庞大的美国股市回到香港,并选中了在她看来很小的印尼股市。“业绩是基金经理的生命,一个好的基金经理有了较宽的视野后,应该在一个地区扎根。印尼当时非常动荡,排华严重,但我认为这反而是个机会。在这种非常时期,观察一国政治、经济、货币与股市的互动,是磨练投资分析技术的最好课堂。”2000年,麦家仪开始关注中国股票,2001年着手管理汇丰泰国基金,成绩不斐。2006年底,她出任中国内地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善抓拐点行业

  十多年投资生涯,麦家仪最大的感悟是一定要向前看,要有前瞻性。“在美国我研究交通运输行业,美国市场很有效,对盈利预测很敏感,当时我建议卖掉一只美国的铁路股票,因为罢工对盈利有影响,后来公布业绩只是差了一分钱,股价就跌了15%。”这让麦家仪深刻感觉到准确预测的重要性。

  麦家仪更偏好投资一些处于拐点行业的股票。“这类股票价格可能多次翻倍,我喜欢在底部、大家都不喜欢且券商分析员也不看好时买入。”这类公司有较高的安全边际与较大的获利空间,当然,更考验基金经理的眼光与耐心,“大家的信息都差不多,关键看你怎么去分析、推断最后的结果。”

  在泰国,麦家仪管理的基金连续三年获得第二名,三年后冲到了第一名,“我们注重基金运作的平稳性,如果升势激进,调整时反而可能会落到最后。”

  谈到在泰国管理基金的经历,麦家仪对一家水泥公司记忆犹新。这家公司在金融风暴前负债非常高,有很多外汇贷款,风暴后市场对水泥的需求跌到谷底。“我去公司调研过几次,发现公司管理层已经在进行内部调整,公司资产负债表慢慢变为良性,水泥的市场需求在降到底部后逐渐回升,并趋向平稳,而公司市净率小于一倍,于是我们决定买进。”麦家仪表示,“公司管理层的努力逐渐体现出来之后,2001年股价翻倍,我们仍将之作为重仓股继续持有,因为市场还没有反映行业拐点的因素,还有另一个翻倍的机会。随着经济复苏,一些地产公司开始重新投资,拉动了对水泥的需求,这一利好因素反映到市场,公司股价又翻了一倍。在金融风暴前,该公司是蓝筹股且为泰国王室的家族公司,金融风暴时市场把它视为可能会破产的公司,当时我们意识了到它的蓝筹股特性,公司股价再翻了一倍。在该公司重新成为热门股后,我们又随着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开始减持。”

  注重责任与合作

  基金经理压力大,但麦家仪坦言自己喜欢基金投资这个行业,也有力量去克服压力。其实工作之初,她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职业,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当时我在英国汇丰全球研究部工作,认为股价就是数字游戏而已。中学时,我修的是生物,同班同学很多都成了医生,我就觉得他们的工作比我的有意义。”后来,麦家仪渐渐想明白了,“普通投资者不懂投资,专业的人又没有时间去投资,零散的钱聚沙成塔变成基金,我们的责任就是找到好的公司、好的管理层去投资。”

  麦家仪对祖国也有强烈的责任感,“大二时我加入背包族到过祖国内地,从香港坐火车到北京、然后到内蒙、新疆。那时候内地不如现在发展得快,出北京火车站后,感觉所有人都穿着同样服装,向西北走就更穷,我就希望毕业后可以帮自己的国家。做一个有效的资产分配者,为国家发展和百姓富裕做点贡献,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

  谈到业余爱好,麦家仪笑着说,“投资这行做久了,最大的爱好就是读研究报告,常常是白天看市场,下班回家看报告,挖掘拐点行业。” 其实她还是运动爱好者,“我最喜欢的是打篮球,大家合作进一个球是很开心的事情。”篮球的团队合作精神正是麦家仪管理汇丰晋信投研团队的核心理念。

  让投资更简单

  ——麦家仪访谈实录

  《财富生活》:你在香港有十年的投资经验,现在又在内地做投资,你觉得在两地的股票投资有何异同?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麦家仪:中国内地市场跟香港市场有许多的不同。比如在香港,上市公司增发会对股价有压力,但国内一说增发就大涨。这其实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公司增发拿了钱做什么项目,对股东的回报率有多高。所以必须理性地分析基本因素,不能盲目跟风。

  内地A股有1000多家公司,熟悉起来需要相当的过程,过去在泰国只需要看400多家公司。不过,汇丰晋信的团队组合很好,我带来了国际理念与组织架构,而国内的团队更熟悉本土市场与上市公司,我非常尊重他们对公司及公司管理层的看法,这种融合是1+1>2的。

  《财富生活》:作为一名投资总监,你如何管理团队?

  麦家仪:汇丰的文化讲究团队合作,团队成员是开放、平等的。2006年底,我到汇丰晋信开始着手组建团队,约见了业内很多优秀人才,除了本身的专业素质,我更希望吸引一些理念相近、投资性格相近的人才加入。后来,投研团队组建成形,我们之间配合得很好。

  《财富生活》:在目前人心浮动、跳槽频繁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持团队的稳定性?

  麦家仪:首先我们在组建团队时,挑选的是认同基本面分析并且投资性格较为稳健的成员,二是要营造开心的工作环境,三是通过汇丰全球的平台,给团队成员提供全球学习的机会。

  《财富生活》:几乎每一家基金公司都有一套完美的投资流程,但执行起来却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当前的牛市,你有什么体会?

  麦家仪:我们采用了投研一体的基金管理模式,讲究研究与投资的互动,通常是基金经理先有一个假设,再由分析员去验证。买入一只重仓股票前一定要先做模型,这样才可能做真正有前瞻性的预测,我们的每一只重仓股都有模型支持,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未来两三年盈利增长的情况及合理的估值区间,这也会让基金经理、分析员对公司的盈利更敏感,了解更深入。我觉得从重仓股到股票池的所有股票都有模型支持,这样就可清楚地看到公司应在什么估值水平买入。

  坚持做模型分析可能会错过低价买入的机会,也可能丧失短期的排名。但我希望最终能建立起业内最受尊重的投研队伍,既受到同行的尊重,也得到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尊重。

  《财富生活》:你很强调作为投资人的责任感,你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麦家仪:做投资是把普通投资者的钱当成自己的钱去投资,买了股票如果掉下来我们当然不开心,升上去也不开心,因为后悔没有买得更多,永远不能满足。做了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工作是让客户把投资的重担交给我们,让投资对他们来说变得简单、健康。

  《财富生活》:现在,大家都会将中国与当年的日本作比较,你认为中国会否重走日本的老路?

  麦家仪:到汇丰晋信之后,我第一个星期的工作之一就是比较中日股市。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跟20年前的日本确实很相似,拉动股市上扬最重要因素是货币升值。现在中国出口正向高增值领域发展,有些公司开始达到国际水平。比如上海一家生产轴承的企业,出口增长非常快,而且单价很高,我们相信中国的出口贸易顺差将不断创新高,人民币升值会加速。年初我们预测到A股将上升60%以上,现在已远远超过了。

  日本市场估值最高峰时PE是75倍,中国不一定能达到,但中国可以在35倍以上。为什么大家觉得历史会重现?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与当年的日本一样强势,投资者的心态也会非常乐观,会拉动估值走到很高的地方。

  在可见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走到经济周期的顶部,也会出现调整,但调整不会像日本当时那么深,因为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导向很有效。我们认为政府对市场的正确干预是好的,这是政府为维持市场和经济稳定应负的责任。

  《财富生活》:从2005年中到现在,中国股市已上涨了5倍多,目前市场的估值是否已较高?

  麦家仪:现在估值是高了,短期市场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较大。但中国还是在高增长的时期,考虑到成长性的因素,目前A股市场的PEG还不到1,仍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们对2008、2009年的盈利预期比市场普遍预计的更高、更乐观。因为股改后,大股东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意愿非常强烈,而且资产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润释放效应也不容忽视。在上市公司盈利继续高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对市场保持长期乐观的态度,但是短期可能先出现调整,再重新向上。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