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进上市公司董事会:只画了一个圈

发表日期: 2007-11-10 11:12:2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汪涛
  “我们不知道这个消息,监管层还没有通知或征求意见。”对于监管层研究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以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可行性的消息,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并不知情。不过,这个消息对未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基金经理表示值得期待。

  在基金看来,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机构投资者正成为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过去被忽略的股东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管理者利益不可能和股东利益完全一致,需要一系列机制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和约束,其中内部控制机制以董事会监督、大股东监督为主。”

  “由于不知道现在研究这个政策的背景和进度,我们很难判断对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机构投资者,也不应过于乐观。”上述基金经理称。曾被寄予厚望的独立董事,起到相当作用,但仍然有许多有名无实的“花瓶独董”。

  按照现行法规,基金公司持有单一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受到限制。与成熟市场不同,我国目前流通市值在总市值当中所占比例不超过40%,有些公司还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

  “由于持股比例相差悬殊,难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起到监督作用。同时,不排除机构会与上市公司大股东达成妥协,研究中的新机制不过是使机构获得了向上市公司牟取利益的新的砝码,而并非成为改善治理的良药,这在股改中已有显现。”

  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真正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是公共养老基金,而不是私募基金和共同基金。

  同时,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公募基金进入董事会还存在一系列程序问题。“有的上市公司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机构,究竟以怎样的标准和条件可以进入董事会是一个课题。而且基金的投资未必都是中长期投资,如何制定进入董事会标准,将是一个难题。”有基金经理认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