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 指数基金

发表日期: 2006-09-04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林飞
  指数基金作为中国基金行业引入的第一类具有创新意义的基金品种,已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虽然该类基金以独特操作理念和风格特征逐渐成为基金市场的基础性工具之一,但与成熟市场相比,无论从业绩看还是从规模看,指数基金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并未获得一帆风顺的发展,国内市场环境是一部分原因,同时也有参与者认识上的问题。笔者以为,客观评价指数基金的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比较范围的问题。就指数基金的特性而言,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之间的可比性并不比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之间的可比性更强,所以将指数基金放在主动基金的范围比较,除了看看净值增长率大小之外,不可能再提供任何更多针对指数基金的评价和指导性信息,特别是短期内,更缺乏比较意义。其次,指数基金内部也需要作个区分,目前国内大致分成三类:ETF、被动开放式指数基金、增强型指数基金,三个基金品种追求的目标和所受约束条件均不相同,如果全部放在一起比较,不容易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
  第二个是选取比较指标问题。就指数基金内部比较而言,纯被动的比较跟踪偏离程度,增强型的比较跟踪误差调整后的超额收益是比较常规方法。累计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是目前衡量指数基金绩效的两个相对运用比较成熟的指标,累计跟踪偏离度反应的基金运作一段时间下来的基金收益和基准收益的差别,而跟踪误差通常用基金日超额收益的标准差来衡量,部分反应了基金一段时间内稳定跟踪指数的能力,两个指标结合起来比较分析是相对较为客观的比较方法。
  第三是如何精确计算的问题。目前指数基金选用的基准的内容相距甚远,例如,有的用全收益指数,有的用价格指数,且各个基准指数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处理的方法也不是很一致,例如对股改送股、送现金、送权证的处理方法,“小非”上市的处理方法。这些内容都从客观上影响指数基金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如果比较时未能剔除一些基金操作以外因素的干扰,那么对评价结果客观性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林 飞)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