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度减持封闭式基金 保险资金“酣战”A股
发表日期: 2006-04-06 00:00:00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黄晓琴,张歆
目前,206只基金2005年年报披露完成,作为A股上市公司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的封闭式基金也经历了股东的嬗变:曾经的最大持有人――保险公司大幅减持了封闭式基金,减持幅度高达18.31%。套了线的保险公司自然不会愿意“肩负重要盈利任务”的保险资金重新“躺回银行中睡觉”,那么,保险资金究竟去哪了呢?年报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如今在A股“激战”得正酣。
基金折价
保险公司割“旧”
54只封闭式基金公布的2005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保险投资封闭式基金规模242.56亿份,相比2004年保险投资封闭式基金规模(296.92亿份)而言减少了54.35亿份,减少幅度为18.31%。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不断攀高,直接导致保险公司连续几年投资浮亏严重,保险公司自然不愿再“泥足深陷”,选择了割舍“旧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期待许久的“封转开”仍旧没有定论,“保险系基金”的脚步却越来越近。与其为他人“做嫁衣”,保险公司宁愿选择储备力量、另起炉灶。
A股赚钱
保险资金倾“新”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直接投资股市的赚钱效应已经在2005年下半年有所体现,因此保险资金也将注意力转移到虽然风险较高,但可能获得更多收益的A股市场。毕竟,面对连续数年的利差损,国债、企业债有限的收益是难以完全应对的。
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截至4月4日已披露年报的709家上市公司中,保险机构的身影已经分别59次出现在49家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中。
目前,保险机构的持股总数高达38343万股,而且,在保险机构的59次现身中,有38次是新进,共计新进22193万股,新进次数已经占到总数的64.4%。例如,刚刚披露的平安年报显示,2005年该公司直接投资于股市的资金为51.83亿,远超过2004年的2.67亿18倍多。
从类型来看,保险资金相中的几乎是一水的G股、准G股:49家公司中,有33家已经完成股改,加入G板(包括三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有11家已经进入股改程序;仅有5家还未开始实施股改。
从行业来看,保险资金青睐交通运输、钢铁、煤炭、矿藏、重工、电力、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以及垄断性行业:49家公司中,上述公司占到了35家以上,超过了总数的70%。
从地位来看,保险资金所选择的大多是行业龙头以及蓝筹:电力股的G长电、钢铁公司的G宝钢、药业公司的同仁堂、金融股的浦发银行都在保险资金重仓之列。这些公司在行业中优势明显、信誉度高,业绩的“含金量”自然不低。
G股2005年独领风骚的上涨让保险公司喜上眉梢,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也不断上涨,保险资金确实通过转战A股实现了赚钱的愿望:保监会的有关人士透露,去年保险业在股票投资上取得平均超过6%的投资收益,最好的保险公司收益率甚至超过20%,远远超过2005年保险行业3.6%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是所有投资品种中收益率最高的。
同样以平安保险为例,该公司2005年净投资收益率达到了4.2%,公司指出,集团2005年净已实现及未实现收益为人民币3.17亿元,2004年则为净已实现及未实现损失人民币7.73亿元。
渠道增加
基建“蓄势待发”
除了直接以及间接投资A股市场,基建投资的开闸被认为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大突破。平安、太平洋保险等公司曾经被传有望拿下“第一单”。马明哲在年报的香港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平安进行基建投资的准备工作。马明哲说,早在两三年前,平安就参照国际做法,做了基建投资方面的方案和建议书。与众多公司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相比,保监会也是积极推动,预计相关的投资实施细则将很快出台。
此外,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与进一步创新,保险资金的渠道将得到更大的拓宽,基金、国债曾经的唯一性更将被彻底打破。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