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是保险资金的赢利途径

发表日期: 2006-02-25 14:14:18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黄晓琴
  “如果你有能力,那么,你可以亲自投资;如果你没有能力,请放手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面对保险公司交上来的不同业绩答卷,保监会权威人士掷地有声,他同时透露,保监会将出台关于针对保险资金运用“能力考核”的相关文件。

  2005年,在证券市场震荡调整的背景下,全行业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超过3.6%,其中,某行业龙头级保险公司更是取得了投资A股获利超过20%的骄人业绩,而一向稳扎稳打且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取得了4%左右的平均收益率。但是,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风险同样不容小视,相对而言,行业内的小兄弟的投资收益较差。部分公司的投资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权威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正在考虑将资产规模较小公司的资金力量整合给资产管理公司,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监管与反监管博弈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有三大特点,而恰恰是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其向专业化整合的宿命:

  其一,资产规模不断迅速扩大。

  有关资料显示,1月份,全国保费收入558.41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58.88亿元增加99.53亿元,增幅21.69%。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约407.21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约151.19亿元。保险投资总额为9017.47亿元;资产总额15439.2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2280.18亿元,增加3159.09亿元,增长25.73%。

  其二,投资渠道多样化。

  从国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A股到获准投资产业基金、公共基础设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迅速拓宽。该权威人士同时表示,当前保险资金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投资渠道太窄的问题,风险控制才是眼下保险资金运用绕不过去的难题,监管层下一步还将考虑开放股权投资和衍生产品。据了解,2005年,保险资金大约有70%-80%的比重投资在固定收益产品上,保险公司“买了就持有”,现在情况变化,简单持有并不是上策,多渠道运作才是必然选择。

  第三,保险业的市场环境已经变化了,利率风险增加,国内外的合作与竞争并存。

  面对日益丰盈的保险资金,保险公司简单的以一个业务部门(例如保险资金管理中心)肯定是力不从心,因为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形式只适合于小规模的、单一品种的投资活动,并不能适应保险资金规模的日益扩大、投资业务量和投资品种快速增长的需要。特别是今后还将可能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架构,很难为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及制度保证。

  该人士指出,目前某些保险公司由于各种利益的考虑,“死攥”着资金的运作权不放,混淆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权和运作权。“监管部门将出台针对资金运用人员能力考核的规章旨在限制个人意志,而非限制公司的投资。”制度的出台将加快专业化的进程。

  “去年的实践表明,走专业化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为保险全行业投资收益作出重大贡献的还是专业机构。”据记者了解,行业内直接投资股票取得最好收益水平的某保险公司也是委托专业机构来运作的。依据国外同行的经验,保险资金是强制托管给专业机构的。

  保险资金与其他渠道的资金不同,它来自社会,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稳定。

  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收益率”。只有解决了全行业资金的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降低风险、实现收益。

  面对目前持续的低利率水平,该权威人士特别指出,保险资金投资境外必须要有相应的对冲工具,并切实做好对冲安排;其次就是开放不动产。

  配套文件呼之欲出  

  2月21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1月份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不同,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债”和“证券投资基金”两档统计数额为空。日前,保险资金撤离证券投资基金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因此有人认为数额为空与此有关。但事实上,据记者了解,保险业的统计制度要调整,要向国际口径靠拢,且要更加准确详实。

  有了准确详实的财务指标,判断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就自然有了更好的依据,对于未来监管层设定、测算保险资金自营投资的门槛也有了可靠的依据。“今年,试验‘统一评估收益率’,是因为在专业化中更要防范风险。

  据悉,资金管理办法的讨论稿目前正在业界征求意见,核心原则是“具备何种能力就做何类事情,对于没有能力进行专业投资的保险公司,只需要做好资产与负债匹配”。在美国,5亿美元以下的投资都有条件外包,以尽可能规避投资风险,这也是市场化的选择。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