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基金欲携星展银行走合资之路
发表日期: 2005-06-06 00:00: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马莉
本报记者 马莉 北京报道
刚刚完成股权转换的长盛基金公司,又着手引进境外投资者,这一次长盛向正在极力拓展中国市场的新加坡星展银行伸出了橄榄枝。
合资进程
长盛基金公司督察长叶金松告诉记者,董事长凤良志两周前刚刚出访新加坡,拜会星展银行的各相关部门,尽管此前双方有过长期的接触,但是高层的互访还是第一次。
据叶金松介绍,星展银行与长盛基金的大股东国元证券(持有长盛49%的股权)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早有合作成立基金公司的规划,并且已于2003年将筹建方案上报中国证监会。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其中就明确规定“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当时国元证券掌控长盛基金25%的股权外,持有国元证券20%股份的国元信托同时还是鹏华基金的股东。国元信托经历股权转换后,国元控股集团仍掌握国元信托45%的股权。叶金松告诉记者,由于国元信托与国元证券同属国元控股集团,所以,国元证券与星展银行筹建新公司的计划被迫告吹。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持有长盛基金公司26%股份的安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同时也持有华富基金公司27%的股权,华富基金2004年4月在上海正式开业。而安徽创投与国元控股集团一样同系安徽国资委授权经营。
叶金松告诉记者,鉴于国元证券与星展银行的渊源,国元证券控股长盛基金后,长盛基金与星展银行的合作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至于星展银行将会以怎样的方式与长盛基金进行股权合作,叶金松表示一切都在商讨之中。而记者从安徽国投方面了解到,可能性比较大的方式是目前长盛基金的三个股东国元证券、安徽创投和安徽省投资集团各出让一部分股权。
记者就此事致电星展银行(香港)时,公司方面给出的回复是:“星展银行的一贯方针是不对外谈论有关收购与合并的事项,无论我们是否与有关机构有所接触。这是因为星展是一家上市公司,任何有关收购与合并的讯息可能对股价有所影响。”
叶金松告诉记者,由于长盛基金股权转换时间不足一年,即使是双方谈判顺利,合资事宜最快也要到今年年底。
强势国元
“现在基金公司总有一种合资情结。”一位市场人士这样评述,基金公司也希望引入境外合作伙伴在风险控制与产品创新等领域有所突破。如果合资谈判成功,长盛基金将成为继富国、嘉实之后第三家走合资之路的老十家基金公司。
一位接近长盛基金的人士告诉记者,长盛投资的流程化、科学化方面有所欠缺,更多的强调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风格,长盛意欲在欠缺的方面有所改善,这也是公司引入外资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记者从国元控股获悉了类似的观点。
星展银行总部设于新加坡,是亚洲最大金融服务集团之一。以资产值计,星展银行是新加坡最大的银行,也是香港第五大银行集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与目前国内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股东的背景相比,我们对星展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还知之甚少。”
长盛基金在与荷兰银行的合作计划搁浅后,从未放弃合资的计划。一位知情称,国元证券绝不会轻易出让长盛基金的控制权,这成为阻碍长盛基金实现其合资规划的主要原因。
国内的大部分合资基金公司中,尽管外方无法实现控股经营,但外资方大多在公司治理方面相当强势。合资基金公司的管理团队中,多半是中方股东派出董事长,而总经理和投资总监多为外方任命,外方基本上掌握了合资基金的管理权,甚至有些拟设的合资基金公司,中方股东一开始就将管理权拱手让与外方,乐得坐收红利。
这是刚刚控股长盛基金的国元证券所不能接受的。知情人士透露,国元证券为把长盛股份从25%增持到49%,支付了每股4块多的溢价。
长盛基金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目前的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其中“旱涝保收”的封闭式占了60个亿,4只开放式基金中有3只为股票型,粗略推算长盛基金每年的管理费收入也在1亿左右,公开数据显示,长盛每年的盈利为6000万。尽管目前国内基金行业备受熊市折磨,像长盛这类公司的盈利水平还是有保证的,其股份出让价格不会很低。
2004年年底,长盛基金完成股权转换之后,国元系全面进驻长盛基金,11名董事会成员中更换了8人,高管变更幅度相当之大。如果合资成功,新股东的引进将会给长盛基金以及长盛的员工队伍带来什么呢?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