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换三职 基金经理闪电上位遭质疑

发表日期: 2008-09-03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木鱼
本报讯 基金公司投资人员的频繁流动一直为业内所诟病。近期发生的“闪电空降”基金经理事件,遭到基金持有人和行业专家的普遍质疑。
最快“空降”纪录
2008年6月28日,泰信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聘任朱志权为泰信优质生活基金基金经理,聘期2年,与现基金经理刘强共同管理该基金。2008年6月,朱志权刚从另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职位上辞职。
从一名辞职者到基金公司新员工,再到担任基金经理,短短一个月之内,朱志权转变了三个角色,泰信基金也因此创下了中国基金业新员工担任基金经理的最快纪录。
据悉,在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中规定,“基金管理公司不得聘用离任未满3个月的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从事证券投资业务”,这就是基金管理人员“静默期”。
泰信优质生活新任基金经理从离职到任职显然没有达到3个月。不过对上述法规,业内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只有卸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基金经理才需要遵守投资“静默期”规定,其他人员离职后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没有“静默期”限制。另一种则是不论是基金公司的哪类人员,只要是离职不到3个月,都不能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按第一种理解,“闪电空降”基金经理没有违反上述规定,但如果按第二种理解,该行为显然违反了相关规定。
基金业内人才匮乏
据统计,泰信优质生活基金自从2006年12月成立至今的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后有4人担任过该基金基金经理,已经辞职的两个基金经理任期分别为6个月和11个月,担任基金经理时间都没有超过1年,基金经理的流动明显快过行业平均水平。
某基金分析师表示,基金经理频繁流动是对持有人的承诺不重视。即使从其它基金公司挖来的基金经理,至少也必须在新基金公司培训2至3个月,熟悉基金公司和拟管理基金的各项情况之后,再去担任基金经理。这样的新员工连“板凳都没有坐热”,就去管理几十亿的资产,实在是让人担心。
其实,在基金经理“闪电空降”和频繁流动的背后,是一些基金公司投资人员储备严重不足。从2006年年初至今两年多时间里,公募基金数量从200只增加到了400多只,增长一倍多。业内专家分析,一线基金公司由于内部培养和外部高薪招聘,还能基本维持投资人才的储备,而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投资人才,特别是能够胜任基金经理的优秀投资人才一直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
制度规范无序流动
针对上述基金经理“闪电空降”和频繁流动的现状,基金业内人士早有通过法规和制度进行规范的想法。在今年8月初召开的“中国证券业协会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透露,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基金经理注册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和管理包括基金经理在内人员流动。有关人士认为,对进行变更注册的基金经理,可以从过往基金产品的任职期限、变动的频繁程度、岗位变动的理由、历史业绩等方面综合评定。
为了防止“闪电空降”基金经理事件的发生,业内专家建议,对新员工担任基金经理设定为期3个月左右的最低时限要求,让拟任基金经理有时间了解和融入基金公司,更好地为持有人管理基金资产。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