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股基金惨败 基金经理择时能力遭质疑
发表日期: 2008-08-18 10:21:02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朱景锋
8月份以来股指的大幅连续下挫并创出新低使股票型基金的亏损面继续扩大,据统计,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亏损超过四成, 4只主动型基金的单位净值已经惨遭腰斩。一些基金一直保持90%以上的高仓位与“熊”共舞,由于没有及时减仓规避系统风险,基金的选时能力遭到业内质疑。
偏股基金惨败
股票型基金一片惨绿。据天相投资的统计,截至8月15日,133只主动型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今年之前成立)今年以来单位净值平均下跌40.88%,相当于同期沪深300指数54.15%跌幅的75.49%。这一比例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相当,这就意味着,扣除仓位因素,股票型基金在今年以来的暴跌中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抗跌性。
从单只基金的表现看,有68只基金单位净值跌幅超过40%,占比达到51.13%。其中有21只单位净值跌幅超过45%,中邮优选、中邮成长、光大量化和长盛精选等四只基金亏损最为惨重,单位净值分别下跌53.6%、52.5%、50.04%和50.02%,这四只基金也是截至上周五今年以来单位净值惨遭腰斩的主动型基金。南方高增、大摩基础、广发小盘、荷银市值和长信金利等基金单位净值跌幅也已经超过48%。
尽管股票仓位可以大幅降低,但多数混合型基金并没有及时降仓来规避系统风险,不少混合型基金跌幅甚至超过股票型基金,据天相投资的统计,86只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截至8月15日)单位净值平均下跌38.84%,其中有35只单位净值跌幅超过40%,世纪分红、东方精选和东方龙等高仓位基金跌幅居前,分别达到48.87%、48.61%和47.95%。
分析人士认为,基金今年以来遭到惨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对股市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识别,因而没有主动减仓所致。据基金一季报和二季报公布的持仓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偏股基金仓位虽然出现下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持股市值大幅缩水引起的被动性降仓,除了华夏、博时、工银瑞信等一些大型公司之外,多数基金公司没有选择主动减仓。
择时能力遭质疑
一般来说,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可以分为股票投资能力(选股能力)和市场选择能力(择时能力)两个方面,所谓选股能力,是指基金经理对个股的预测能力。具有选股能力的基金经理能够买入价格低估的股票,卖出价格高估的股票。所谓“择时能力”是指基金经理对市场整体走势的预测能力,具有择时能力的基金经理能够正确估计市场的走势,因而可以在牛市时,降低现金头寸或提高股票仓位;在熊市时提高现金头寸或降低股票仓位。
基金研究人士指出,在今年以来这样泥沙俱下的单边下跌市场环境下,相比选股而言,基金经理的选时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但基金业绩的惨淡表现却让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选时能力不敢恭维,不少基金片面地坚持选股操作不进行选时,净值因此损失惨重,中邮优选、信达澳银领先增长、海富通优势等今年连续两个季度股票仓位超过90%,海富通股票、中邮成长、上投优势、南方高增、融通景气等一批基金股票仓位也一直没有降低,连续两个季度在90%左右。缺乏选时能力显然成为这些基金单位净值跌幅巨大的最主要原因。
深圳一位一直高仓位运作的基金经理在去年底曾对本报记者说:“这么高的市盈率(去年底沪深300指数曾逼近历史新高),未来市场肯定要跌,但我不会卖出股票,因为我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我擅长选股,我投资的股票都是具有很好成长潜力的,选时操作我不会,也不擅长。”
正如这位基金经理所说的,尽管不少大型基金公司今年以来纷纷通过大幅度减仓来降低基金组合风险,他管理的基金却一直未减仓。从去年底以来,该基金的股票仓位一直保持在90%以上,股票资产配置重点一直集中在金融地产、机械设备、批零贸易等绩优白马股云集的行业,这些行业也一直是2006和2007年牛市中表现最好的板块。但正是这种不选时的思维在今年的大熊市中招致了惨败,使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
“如果基金经理只懂选股不会选时,那就相当于人只有一条腿走路,主动型基金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这样说。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