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货基测市择时

发表日期: 2008-08-16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陆向东
□陆向东
8月的这轮暴跌一定又让不少养基族感到寝食难安。不久前,笔者选中了一只偏股型基金,买基金的资金也已经准备到位,但在周围一浪高过一浪的奥运行情期待声中,却迟迟没有实施买入操作,以致躲过了一劫。
笔者何以如此幸运?原因很简单,本人注意到本来一直在低位徘徊的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突然发生了约1%左右的上升。如果读者认为这仅仅只是一种巧合,那么请你仔细观察分析一下该类基金的历史表现。
现以工银瑞信货币市场基金为例。2007年9月11日该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从3.99%开始一路攀升至9月25日的阶段性最高点19.28%后出现回落,至10月12日达到3.685%。同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此现象再度出现,只不过年化收益率的阶段性最高点有所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11和12这两个月的大部分日子七日年化收益率持续保持在5%--7%之间。如果我们再比对一下同期股指的走势,其中蕴涵的奥妙就显现出来了。上综指于2007年10月16日达到历史高点6124,而历史最大的成交量却出现在10月12日,此后便开始了一路震荡下跌。
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何以会同股票市场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呢?这是因为,现阶段,由货币、国债与股票三大部分共同组成了金融市场,而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通知存款、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债券回购、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中央银行票据,因而,其收益情况同时也综合反映了金融市场资金的供需状况。即当资金利率呈下降趋势,则意味着金融市场资金充裕,往往股票、国债会随之上涨;反之,则意味着金融市场资金开始紧张,股票、国债通常会随之下跌。
因此,投资者应该明白,一味诅咒基金经理,抱怨市场都是徒劳无益的,也不能单纯靠“基金属于长线投资品种”之类苍白无力的大道理进行自我安慰,要预防和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判断股票市场的趋势,实现基金的择时买卖。
然而,众所周知,大到国际经济走势、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具体到居民存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或下降,央行票据的发行量,以及新股是否持续大规模发行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市场趋势构成影响。如此繁杂而又专业的问题,绝非咱们普通投资者能够搞清楚弄明白的。因而,养基族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千万要记得配备一定数量的货币基金,并且在发挥其短期投资理财工具作用的同时,借助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同股票市场存在的这种负相关关系进行辅助测市,从而科学确定买卖偏股型基金的时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