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系QDII一周年 成长中烦恼不断

发表日期: 2008-08-11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荣篱,木鱼
今年8月6日下午,因台风停市的香港股市让中国的基金系QDII管理者们忙碌起来:“到底要不要暂停8月6日QDII的申购和赎回?”
翻阅各只QDII基金的招募书后,基金公司形成了两派,三只QDII基金暂停了申购赎回,而另外几只QDII则照常开放申购赎回。
然而,无论是否暂停申购,都有投资者因此而抱怨基金公司。暂停申赎的基金面临着申购者和赎回者的投诉,申购者的资金被白白占用,而赎回者事后才发现当天不能赎回;照常开放申赎的QDII基金第一重仓市场几乎都是港股,有的甚至接近基金资产的四成,有分析师认为,香港如此重要的市场停市,QDII应该有所反应。
事实上,诸如此次港股停市之类的烦恼在基金系QDII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距离去年8月获得QDII资格已经整整一周年,基金公司集体反思基金系QDII出海受困的原因和教训。
烦恼不止来自亏损
从去年11月份开始,除在今年5月工银全球QDII短期取得正收益以外,亏损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基金系QDI-I,特别是最先出海的四只基金系QDII,700多万持有人几乎全部出现亏损。从亏损金额来看,目前基金系QDII总亏损金额已经超过400亿元。
其实,基金系QDII出海中的烦恼不仅仅是亏损问题。在投资、市场准入、QDII发行、申购赎回日、申赎资金到账时间等很多方面都比国内开放式基金更难操作。
基金公司有关人士透露,每个国家股市的交易制度不同,很多交易模式都比国内复杂,基金投资初期很不适应,后来才逐渐适应海外交易制度。而通过海外券商的交易也存在着保密难题,一些基金投资的买卖报单保密程度无法和国内相比。此外,印度等很多国家都有外汇管制,基金系QDII成立之后为市场准入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由于亏损等原因,今年4月份以来QDII发行遇到了困境,一些在国内基金业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的QDII只发行了4到5亿份,比国内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还难发行。
在和持有人接触方面,QDII的申购赎回日安排和国内差异不小,此次香港临时停市就给QDII带来了挑战。在赎回资金到账时间上,QDII除了比国内基金正常赎回晚一天以外,还要受到国外市场影响,基金招募书中规定的最长可能13天才能赎回到账。
仓促上阵
在很多场合,记者都听到这样的说法“QDII业务试点稳步推进”,但业内人士的看法却是:基金公司的QDII推出之初是非常仓促的,而试水的资金来自广大老百姓,QDII产品和基金公司为试点付出了相当高的声誉成本。
“2005年下半年人民币汇改,加上当时国内A股市场低迷,基金公司就不断尝试推出QDII产品的可能性。但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监管层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到2007年中,突然就出了QDII的管理试行办法,QDII正式放行。我们都觉得很突然。”一位参与QDII前期工作的人士回忆。
虽然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基金公司特别是有强大外资背景的基金公司对QDII有着强大的尝试欲望,但作为证券监管机构始终没有明确的态度。“我们估计监管层一是担心国内基金公司没有海外投资经验,担心让老百姓亏钱。此外,可能还担心资金外流影响A股市场。”而2006年8月推出的第一只QDII似乎正好印证了这一猜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不仅是一只以美元认购的私募基金,甚至还设计了保本条款。
此后,基金公司仍然不断的在上报QDII方案,但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我们基本是靠自己琢磨来写材料,没有任何指导性意见。”也正因为此业内对QDII突然获批感到相当突然,准备工作也相当欠缺。
QDII的仓促上阵在一年来表现得相当明显,“摆乌龙”的事时有发生。“现在做QDII的基金公司没几个算得清自己的QDII净值是多少,国内基金公司大多没有能力对海外市场的股票进行估值。”更有甚者,在还没有搞清海外市场的交易规则时,基金公司的QDII就已经扬帆出海。按要求,每家管理QDII的基金公司都必须有一家外资机构作为投资顾问,“但时间仓促,根本没有可能跟外方进行深入的合作商谈,甚至只跟外方的市场拓展部门进行商谈后就开始签协议。”
建议降低门槛
在首批QDII发行时,有基金公司高管将QDII产品的意义提升到“为国家排忧解难”的高度,“证券业界也有为外汇泄洪的压力”———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如果仅仅是为了泄洪,基金公司完全可以拿外方合作机构的产品到中国市场上来卖,事实上,国内多家银行正在做这样的事,大量国外机构管理的基金借银行渠道在国内销售,与基金公司的QDII争夺投资者。
其实,除了泄洪以外,基金公司的QDII还承担了“练兵”的任务。在“投资权不能交给外方,要积累海外投资经验”的指导思想下,基金公司都遵循“1+3”的人员配备,也就是至少要有“一个五年以上海外投资经验,三个三年以上海外投资经验”的人员,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还被要求不能由外方投资顾问下单进行买卖。
“QDII最初的试点思路就是凡事靠自己,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基金公司要做好QDII无论在人员还是硬件配备上,都相当于要重建一个新的基金公司。这事实上是做不到的,成本太高了。”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
从目前QDII发行规模来看,有基金公司认为,需要降低QDII在投资管理人员等方面的门槛,以此来鼓励基金公司发行更多QDII产品。
除了高昂的成本以外,投资者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第一批QDII出海的时候正是国际市场处于高位的时候,特别是QDII主要投资的香港市场后来跌幅较大。而QDII在发行宣传中更多的使用“分海外市场一杯羹”之类的广告,对海外市场的复杂性风险性甚少提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