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基金 找钱难,还是找人难?
发表日期: 2008-07-15 00:00: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作者: 陈辅
本期嘉宾:
吴尚志:鼎晖创投董事长
倪正东:清科集团创始人、CEO兼总裁
陈 浩: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资总监
靳海涛: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熊晓鸽:IDG创业投资基金创业合伙人
徐 新: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
阎 焱:软银赛富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
【背景】
“今天说好明天签约,但晚上来电话说,不签了。”清科创始人倪正东是国内创投行业最为资深的人士之一,经常碰到投资项目被挤兑的事情,也习以为常。创投空前繁荣,即使是在证券市场退出机制不顺的情况下,创投行业的基本格局依旧是“钱多人少”:资金多,项目少,人才少。
全球资本市场降温,而国内创业投资(VC)与私募股权投资(PE)的热潮丝毫未受影响。2008年,VC在中国不断刷新纪录,规模大约在80亿-100亿美元之间。
创投基金最宝贵的资源是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创投基金看中的投资对象最可贵之处是优秀经理人团队。竞争异常激烈,但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有着比其他任何行业更为开放的心态和姿态。
清科集团从8年前开始每年举办同行峰会,笼络群英脑力激荡(Brain Storming),并且把这些人力资源牵头组建成了国内最强的投资人关系网络,撮合人脉的同时也撮合交易。清科成为创投行业服务提供商,而倪正东本人则谦虚地自称“在这个行业里,我们也就是端茶送水的”。清科本年度创投峰会于7月9日、10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
创投,是一桩关于人的生意,创投精英乐于互相洗脑,在同行交流中为自己的角色精准定位。
吴尚志:
花时间去拜码头、交朋友
我们处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中,面临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3年里,从2004年-2007年资本市场非常好。事实上,从2003年5月开始的一段时间,退出通路是畅通无阻的,资本市场的溢价期望值很高,但是这个生意模式再往前套用就有了一些问题。国际资本市场回调,回调到很多计划、IPO今天出不去。国内资本市场虽然目前从流动性、市盈率看起来还有溢价,但是审批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不可控。
以前,大多数创投基金都是两头在外(资金在境外,退出机制在境外),创投基金对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其实不很理解。我觉得我们还有点运气,原来在中金公司时对国情理解多一点。中国的监管环境完全不一样。在国外,这是一个不受监管的行业,在国内则进入了一个审批程序,一系列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很多本质上的变化,对于这些要熟悉。首先要和各个监管部门有很充分的沟通,理解政策才能把握投资的方向和风险。
能够找出共赢的生意模式,对于创投和PE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这是人的生意,创投的中介生态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要花时间去拜码头、交朋友。
人民币基金已经从大的法律框架上和主要投资人的动向上开了一个口子,但是法律、工商、税务的完善,监管制度的完善,投资人的成熟和融资的法律框架还都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方面需要业内人士努力去实践,也需要社会和投资人来逐渐接受我们这个业态。
PE基金对被投企业的增值服务非常重要。从过去整个12个月看,我们大概有1/3的时间在管投完的企业。我们投完的企业不多,在PE基金这块大概一共投了25个企业。其中13个已经是上市公司。怎样才能够增值?怎样让企业家也把我们看作是合伙人?我们一方面要向国际跨国并购基金学习,也要向创投学习;一方面要学习他们成型的东西怎么到中国来更为有效,才能够保持我们比较高的回报。
中国的机遇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增长机会,能够建立自己的公司,其实我们今天也面临着一个自身增长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经常对被投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一个清晰的战略、完善的团队、非常强的执行力,还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要求自己也要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也是不容易的,因为VC都很年轻。我们今年才6岁,很多公司更年轻。
很多的中国企业会变成世界级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VC和PE也会享受增长机会。特别是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中,市场化分配的长期资金还很缺,我们占了一个很有利的机会。我相信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的机会都非常多,都会创造出自己梦想中的公司,会创造很多非常优秀的中国公司,给投资者获得良好回报。
倪正东:
VC意志非常坚定
VC在中国不断刷新纪录,在VC业里没有什么惊喜。2002年VC的募资没有多少钱,今年VC募资应该是在80亿-100亿美元之间,这可能是历史上最高的数据。不管经济怎么动荡,但是VC意志非常坚定。
在第二季度有32只人民币基金成立,募集了很多的人民币。
从VC的投资来看,我一直在想,资本市场这么不好,这个数字是不是应该往下走,但是这个数字就是不往下走。一二季度募资已经超过了去年60%,VC还是非常积极地投资。
资本市场股价下滑,并没有影响到当前私募市场的高位定价,PE(市盈率)值还是很高。PE值高对创业者不是好事,所以私募市场的定价应该调低,企业家的心态要进行调整。我不觉得把一个PE值弄得非常高是一个非常荣耀的事情。在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帮助过很多公司,有的公司在短短3个月内涨了很多倍,但是很多企业拿了钱以后都没有发展好,这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人民币基金的投资意识非常明显,但目前很难为市场定位,美元基金未来3年将继续领导创投市场,中国创投会逐步走向一个中外基金共同引领投资的新时期。
钱多人少,大量的创投资本涌入,将导致行业人员的变动不可避免,基金管理人员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家应以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事情。
当前资本市场下降了50%,但是PE和VC的投资还是翻倍,对处在不确定期的中国经济来说,创投和私募股权功不可没,这是创造成功的公司、大公司的时候。
我们正经历着中国创投史上第二次大市场的考验。作为一个创投行业的服务提供商,我们绝对不会动摇对市场的信心。中国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不是一日两日,我们看未来10年、20年。一二十年后,我们很多人一定会成为这中间主要的角色。
靳海涛:
空手夺枪,累点也开心
深圳创新投资到现在已经投了180个项目,已经上市的有36个,今年上半年上了4个。从我们自身的实践来看,今年上半年,通过投委会的项目大概有60多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投资的数量也比去年增加,没有看到滑坡的迹象。
今年的特征非常明显,就是结构在调整,单纯靠拼资源消耗、出口、产业特征比较传统的、靠劳动力来拼杀的,企业今年碰到很大困难,而且今年上半年尤为突出。
结构调整,需要VC和PE的介入。VC和PE一定看好创新和有前途的企业,这会加速结构调整、更新换代的过程。
中国现在的投资量跟发达国家相比还非常小,中国企业的成长模式从过去自我积累为主,开始逐渐向自我积累加烧钱相结合转变。如果是要烧钱,恐怕我们投的钱远远不够。
我认为中国的VC也好,PE也好,没有过热,是刚刚兴起,只是需要洗牌而已,但是前景还是非常光明。
我们那里的人才也有流动,这都比较正常。
怎么留住人?我的理解首先是文化,要有一个好的文化,大家能够接受。
第二是大家要参与。因为VC行业是公司制的,所有投资经理都可以参加所有会议,包括投资决策委员会。投委会有投票权,但是每一个员工都有听会的权利,或者是发言的权利,让所有的决策在阳光下进行。还有其他一些制度上的安排非常重要。
第三是有好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一个公司留住人跟品牌非常有关系。创投行业非常缺乏人才,培养人才非常需要,好在创投行业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行业,也是一个“空手夺枪”的行业。
中国还是有很多人适合这个行业的,要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而这种锻炼的机会最好是一个比较大的机构,比较规范化,他在这里走了一圈,走上了“正道”。目前的状况很多是小机构,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规则的设立。当然,这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洗牌过程中,大机构规范化运作,人才向这个方面的转移也是一个趋势。
熊晓鸽:
挤着你往里投
现在说退出比较少,市场都不好,尤其是资本市场。当年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大家觉得很痛苦,经常问“以后会怎样?”但是风险投资还是要投,现在一看,那时候投的项目后来取得的回报也比较好。钱没有这么多的时候,可以花很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些公司、团队,价格也比较合理,后来回报都很好。风险投资真正热是2005年以后,实际才3年。
过去两年对我们来讲是比较痛苦的,一个是投得很快,价格也很高,新的基金很多,你不投也挤着你往里投。因为我们做的比较早一点,自己开玩笑是“老革命碰到新问题”。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下子有那么多有限合伙人,拿着钱要你投,也没有看到过那么多基金上来跟你抢项目。当然,创业的人也很多。我觉得这是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事情。但是你要做一个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还是要寻找优质的公司,有潜力的公司,能够做大做成功的。中国是创业者的天堂,杭州的创业精神可嘉,参会前一天晚上我11∶30到杭州,一下飞机,几个创业者开着自己的SUV找到我,我觉得创业精神非常可嘉。
至于公司内部人才,一个是人才的流动问题,还有一个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们有7个资深合伙人,所谓资深合伙人就是我们在一起合伙10年以上。这10年以来,大家沟通比较好,加在一起,我们的职业年龄超过100年,很多教训可以在一起分享。
陈浩:
赌的是人
联想投资是2001年成立的一个风险投资基金,至今我们管理了4个基金,已经投资超过70家企业,主要集中在IT和IT相关的通信、软件等行业。今年,我们刚刚完成了第四期基金的募集,新基金的规模是4亿美元,超过前三期的总和。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已经超出我们前面几个基金。
说到投资环境是不是有过热的趋向?我们觉得,虽然表现出来有一些价格上、或者竞争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其实在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的高潮并没有到来,我们愿意抱有更强的信心去追逐更好的未来。
联想做了这么多年,我们投了这么多企业,最近两年投一些相对成熟的企业,几乎无一失手。风险投资到底是面对风险,还是规避风险,我们总结两点。第一个要总结为什么输掉,第二个要总结为什么错过一些非常成功的案子。从这个角度反思,我认为真正的挑战并非价格高低、能否挤进这个项目,真正的挑战是你能否找到有潜力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赌的是人。打个简单的比方,现在很多投资案例,金额都超过1亿美元,大家觉得心里没底,但如果是投向百度这样的企业,即使是两亿美元,你也会感到安心。所以说,投资与否的关键是看这个团队和领导。
我不是在这里鼓励企业家把价格抬上去,而更主要是反思自己,我们到底有没有眼光,有没有能力去接近这些真正能成就大事业的企业家,获得他们的信任,拿我们的钱。这是VC真正的挑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合伙人,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团队和机制,我们虽然才做了7年时间,但是也有一些体会。有3点可以分享:第一是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里面当然有获得回报本身,更有大家怎样在一起合作、共事,一些超出赚钱的其他有意义的东西,必须是一个更大的、更有理想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工作。
第二是团队工作的形式,包括决策,包括在每一个项目当中的负责人,以及其他人怎么配合等等。这里面不乏有一些规则和流程,甚至有一些理念层面的探讨,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磨合。
第三就是激励机制。合伙人的收益比例是个动态调整过程。这些东西必须考虑很细,作为创始合伙人更应该在这些问题上想得更多一些。
徐新:
新基金主要是挖角
今日资本管理23亿元,团队要花40%的时间跟企业家接触。
市场要细化,学习一个行业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感觉要取舍,不能什么行业都去投,每一次都是重新学习。比如说面对一个消费品项目,投资人要到一个大卖场学习怎么做渠道,投资犯错误的概率就不是很高。形成自己在某一个行业投资的专长很重要。在美国、欧洲,我们讲我们是VC的时候,他们会问是哪一个行业的专长,如果你什么都是专长,怎么去帮助人家成长?所以我觉得市场还是要细分。
资金的规模不能太大。我们为什么辛苦?就是因为钱多了,一天到晚在找项目,如果合伙人就这么几个,大家彼此形成信任关系,就不会那么累。为什么现在投资小型项目那么少呢?不是小型赚不到钱,而是基金大了,管不过来,合伙人最多8-10个,一年能投多少个项目,小型项目是非常花时间的。但是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你不大,别人都天天长大,我们到底是做大,还是按照自己的规模做下去?做精还是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远离自己擅长的东西,要站在自己非常熟悉、非常能干的地方。
创投如何找项目这个问题,3天也讲不完。第一先找行业,再做细分市场,再做深度调研,把前五名、前十名都找来谈一下,觉得这个企业家不错,我们就会投他。
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挺浮躁的,主要原因就是钱太多了。新基金主要是挖角,这是市场造成的。我们觉得团队要稳定,一开始要招对人,但是光通过面试,不能看到一个人的本质,所以先要“试”一下。比如说以顾问的形式加入,先试一下,跟他在一起共事一段时间,你觉得不错,就变成合伙人,如果中间走了,对公司没有什么杀伤力。第二个还是注重公司内部培养。我们下面年轻人很多,能给大家一个比较好的空间。在比较好的公司文化下让这帮人起来,风险就比较少。
阎焱:
不要为钱工作
现在的股票市场对VC的IPO确实有影响,但是投资的时候价格会低一点。去年中国A股的溢价太高,PE值30倍,现在才十七八倍。我个人的印象是,大部分新的VC基金管理人经验不够,基本上撑的比较多。
我们曾看过一个很大的项目,没有投,后来发现一个美元基金投了很多的钱进去,后面还排着更多人想进去。每个行业都存在“二八”法则。在市场好的时候,有好的投法。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投法。
一个团队要认同一个理念。也不要为钱而工作,如果这个人因为钱走了,我们会很高兴,说明这个人不合适我们。中国的VC行业和PE行业,其实是“婴儿期”,真正兴旺起来,只是在2005年以后,所以时间很短。在这样发展的早期阶段,再加上中国VC和PE的人才非常缺乏,人才流动一定非常高。我们要尽量创造一种氛围,“大家高高兴兴去赚钱”。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