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基金 三年磨一剑

发表日期: 2008-07-14 10:00:5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朱景锋
  基金发行困难凸现银行系基金的渠道优势

  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三部委联合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下称《试点办法》),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开闸。同年6月21日、8月4日和9月19日,作为首批试点的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和建信基金三家银行系基金相继成立。

  银行系基金甫一诞生,就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基金销售渠道,事实证明,三年后的今天,正如当初市场分析人士所预料的那样,依靠强大的股东资源和基金行业持续景气,银行系基金果然取得了超常规的飞速发展,真可谓三年磨剑剑惊天。

  超常规发展

  尽管之前有所预料,但银行系基金的发展速度还是让人惊叹。工银瑞信基金是首家银行系基金,同时也是银行系基金旗舰。在成立的当年即成功发行首只股票型基金---工银瑞信核心价值,根据银河证券的基金业2005年度统计,到2005年底,工银瑞信凭借这唯一的一只基金在49家基金公司中管理规模排在第29名。

  2006年,经历了漫长熊市的中国股市开始了牛市征程,许多公司借助牛市的东风实现规模大幅增长,工银瑞信也爆发了,工银货币、工银平衡和工银成长等3只基金相继成立,到2006年底,凭借仅有的4只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即以296亿元的管理规模在53家公司中排名第10,一年时间规模排名即上升了19名,而此时距公司成立仅仅只有一年半的时间。

  2007年牛市行情进一步深化,不少基金公司趁基民热情高涨大搞拆分、大比例分红等持续营销,从而实现了基金规模的惊人增长。此时,工银瑞信成立时间短和基金数量偏少的劣势开始显现出来,再加上业绩并不突出,到2007年底,工银瑞信管理规模只有582亿元,刚刚超过行业平均规模,在58家公司中排在第21位,较2006年底下滑11名。

  不过,尽管没有在牛市中大捞一把,工银瑞信凭借稳健经营却在今年的熊市中获得了相对的增长,上半年工银全球和工银添利相继成立,在大多数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工银瑞信基金缩水比例较小,到6月30日,该公司管理规模达到492亿元,排名再次上升到12名。

  作为另一家发展形势较好的银行系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发展路径和工银瑞信极其相似。2005年成立首只基金交银精选,当年排名第33位,到2006年规模增长到231亿元,排名上升到第14位,2007年底规模只有554亿元,排名下滑至第23名,到今年中期排名上升到第18名。而建信基金的表现相对比较平淡,2005年底凭借建信恒久基金的成功发行规模排名第24位,2006和2007年规模分别达到115亿元和317亿元,排名分别为24位和31位,今年中期排名上升到第26位,总体看,建信基金成立以来的管理规模一直在行业中游水平附近徘徊。

  目前,工银瑞信和交银施罗德均已获得QDII资格,规模较大,成为发展较好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在首批银行系基金之后,浦银安盛、农银汇理等也分别于去年和今年成立,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以收购股权的方式入主招商基金和中银基金,这样,在60家基金公司中银行系基金已经达到了7家,在业内已渐成气候。

  股东资源的力量

  "凭借强大的股东背景、稳健的经营理念、资深的管理团队和便捷的客户服务,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立足专业化国际化,以稳健的投资管理,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理财服务。"这一段话来自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网站上的公司简介。而"强大的股东背景和稳健的经营理念"也成为银行系基金能够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中国基金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银行是当前主要的基金销售渠道,要想扩大规模就要开拓银行渠道,占据渠道制高点成为各大基金公司在投研之外最重要的活动,"银行系基金一成立,就具备了天然的、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渠道优势。"一位资深基金研究人士说,在2005年熊市,银行系基金的试点还被当时市场看成是政府救市的一大政策工具。

  尽管《试点办法》第17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可以代理销售其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基金,但在代销基金时,不得在销售期安排、服务费率标准、参与基金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优于非关联第三方同类交易的条件,不得歧视其他代销基金,不得有不正当销售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银行系基金首发规模往往远远超过同期发行的其他基金,特别是在基金发行困难的时候,银行系基金的渠道优势更加明显。在2005年,基金发行异常困难,有10多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偏股类基金首发规模多数没有超过10亿元,而8月31日,工银价值成立规模高达43.45亿元,认购户数达到惊人的14.47万户,而当时多数基金认购户数不足一万。9月29日,交银精选成立规模达到48.72亿元,认购户数超过11万户,12月1日建信恒久成立规模达到61.98亿元,认购户超过14万,这三只基金也成为2005年成立规模最大的偏股型基金,银行系一成立即显示了惊人的威力。

  2006年随着牛市的逐步确立,基金销售开始转暖,一些过往业绩优异的公司旗下新基金规模明显较大,此时,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首发规模依然突出,据天相投资的统计,在2006年成立的68只偏股型基金中,三家银行系基金发行的5只基金首发规模均排在了前14名,其中,工银成长和工银平衡分别排在第5和第9位,交银稳健和交银成长排在第10和第11位,建信优选排在第14位。工银成长首发规模达到了122.28亿元,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百亿基金。

  去年牛市的疯狂使基民有点"饥不择食",不管是业绩好坏,各家公司发行的新基金均轻松达到规模上限,百亿基金成批诞生。此时银行系基金的渠道优势暂时消失,银行系基金在2007年相对地落后了。

  但银行系的渠道优势在今年这样的熊市行情中再次凸现,在渠道异常拥挤的情况之下,交银施罗德增利债券基金首发规模达到103亿元,成为今年唯一一只首发超过百亿的基金,工银瑞信信用添利和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成立规模分别达到48.28亿和59.67亿元,在今年成立的基金中规模居前。偏股基金方面,建信优势、中银策略和浦银价值等也是今年首发规模较大的基金,招商基金发行的招商大盘蓝筹首发虽没有超过10亿元大关,但在同期成立的基金中也算规模较大的。另外,在首批QDII基金全线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工银全球募资规模仍然达到31.55亿份,成为今年首发规模最大的QDII基金。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