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临基金业加速洗牌 华夏甩开“跟跑者”一枝独秀
发表日期: 2008-07-07 10:27:36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朱景锋
随着熊市的日益深化,基金业正步入寒冬。业绩成为影响基金业格局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上半年大多数公司管理规模大幅缩水,而凭借良好的抗跌性,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成功甩开众多竞争对手进一步巩固了“领头羊”地位,上海地区公司管理规模首次超越昔日的龙头老大深圳。
业绩决定规模变化
上半年基金业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公司上半年规模和排名的变化。据银河证券的数据统计,上半年58家公司中有44家管理规模缩水比例超过了30%,缩水超过40%的达到23家之多。其中信达澳银、诺德和中邮创业三家公司管理规模缩水超过50%,分别达到54.07%、51.62%和51.15%。这三家公司旗下的股票基金均在上半年单位净值跌幅巨大,排名落后,并且还遭到了较大比例的净赎回。
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同样由于业绩不佳导致管理规模缩水严重。景顺长城、广发、大成、融通等多家公司旗下基金上半年偏股基金业绩表现较差,导致管理规模缩水超过40%。长盛、诺安、国泰等几家中等公司也属此类。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公司由于旗下偏股基金表现抗跌而规模缩水较少。最为典型的是华夏基金,该公司旗下基金上半年表现极为抗跌,成为表现最好的大型基金公司,上半年规模仅减少18.39%。同样,工银瑞信、东吴、兴业全球人寿、交银施罗德、上投摩根等公司旗下基金表现抗跌而避免了管理规模大幅缩水。
华夏甩开“跟跑者”一枝独秀
凭借良好的业绩表现,领头羊华夏基金用半年时间成功地将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截至6月30日,华夏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2023.83亿元,继续排名第一,同时也成为唯一一家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公司。而就在去年年底,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公司达到三家,除了华夏基金,还有博时基金和嘉实基金。由于博时、嘉实、南方、易方达等曾经对华夏基金紧追不舍的基金五巨头中的四家全线哑火,规模锐减,华夏基金的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统计显示,华夏基金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底的7.57%一下子提高到今年中期的9.70%,大幅增加2.13个百分点。而主要的竞争者中除易方达基金的市场份额小幅上升之外均有所下降。
华夏基金业绩集体抗跌是其制胜的法宝。股票基金中的华夏精选、华夏复兴、华夏成长、华夏行业和华夏优增等基金排在抗跌榜前15名,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华夏红利和华夏蓝筹等在混合型基金中表现抗跌。
行业集中度保持稳定
尽管大部分基金巨头们上半年表现不佳,但不论是以前五大还是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表示的基金行业集中度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华夏、博时、嘉实、南方和易方达等规模前五大公司管理规模达到6831.94亿元,市场份额为32.74%,比去年底的31.80%小幅上升0.94个百分点。前十大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达到10425.3亿元,市场份额达到49.96%,较去年底的49.78%提高0.18个百分点。这样,以前十大基金公司市场份额表示的基金业行业集中度已经连续五个季度稳定在50%左右,以前五大基金公司市场份额衡量的行业集中度则稳定在32%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不发生意外情况,前十家公司掌握一半基金业财富的状况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京沪公司崛起
京沪深历来是中国基金业的三大重镇,绝大部分基金公司在这三地驻营。上半年由于上海基金公司和北京基金公司业绩表现要远好于深圳基金公司,上海和北京两地基金公司市场份额明显上升。深圳公司规模减少明显,被上海夺取基金业龙头老大地位。
截至6月30日,上海29家基金公司管理总规模达到6705.26亿元,市场份额达到32.13%,比去年底的30.39%提高1.75个百分点。而深圳公司市场份额仅为30.89%,大幅下降2.99个百分点,将基金业龙头老大地位拱手让给上海。北京公司市场份额为27.65%,比去年底提高1.44个百分点。而广州3家公司市场份额为9.33%,变化不大。
深圳公司今年业绩大幅下滑是导致其地位下降的最重要原因,包括南方、大成、景顺长城、诺安、融通等在内的深圳大中型公司业绩相较上海和北京地区落后,因此规模缩水相对较严重。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