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市场冷热相间

发表日期: 2008-06-30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周明
  □本报记者 周明
  PE市场热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就在PE市场募资、投资热的同时,又交织着市场估值水平逐渐回归的凉。
  分析人士认为,“一边热、一边冷”是这个以机构投资人为主体的市场成熟的表现,在目前中国与国际市场资金宽裕的情况下,PE市场的募资投资热不可避免,而PE市场估值水平的下降会使这个市场发展更坚实。
  首先,PE市场募资投资情况虽然升温,但还不够热。从规模上看,去年中国市场上PE投资规模约为30多亿美金,而美国PE市场去年年景一般,却相当于中国的10倍。而美国的GDP相当于中国的4倍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PE的规模算不上很大。
  另外,在美国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数量基本相当,但在中国二者还有巨大的差距。因此,PE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PE的投资相对于中国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几乎是杯水车薪的,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中国呼唤创新型经济,而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庞大的社会金融资源体系,从这个角度上看,PE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足。
  其次,从估值水平看,中国PE市场在经过短暂的高热后,逐步回归理性。
  这几年来PE市场逐步升温,大量资金涌入这个市场,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也经历了一轮大牛市行情,所以,本来PE市场就存在突然增加的资金,在二级市场退出相对容易的预期下,PE机构原来被项目追着走的局面逐步被打破,PE投资的市盈率也从5—8倍,飙升至近20倍。尔后,由于二级市场泡沫破灭,又使得PE市场市盈率迅速下降。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整个资本市场估值体系的下降可能导致一些PE“被套”,但从长期来看,PE市场泡沫在整个市场投、募资热潮中迅速破灭,将使我国PE市场步入良性轨道。
  一方面,短期的炒作资金会因退出的困难而撤出这个市场,从而净化了这个市场的投资主体,有助于培养那些有眼光、立足于长远发展的PE。
  另一方面,退出困难可能会缓解PE对Pre-IPO项目的争夺,引导这些企业把投资目光向前移,更加注重早期项目。这个阶段的投资可能更符合我国培养的创新型企业,加快经济转型的要求。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国内投资机构逐步迈入PE领域,而市场出现一边冷、一边热的局面将使国内机构的学习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