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基金:概念炒作抑或市场引导者?

发表日期: 2008-06-24 00:00:00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游敏常
  自本月16日起,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开始正式发行,这也是汇丰晋信继2016基金后的第二只生命周期基金,也将成为市场上第三只生命周期基金,另外一只是大成财富管理2020生命周期基金。
  所谓生命周期基金,主要是指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在人生不同阶段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需求,而依此设计出风险收益比随时间变化的基金产品,它为那些对风险承受能力随年龄不断下降、到达目标年限后兑现要求很强的的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投资选择。
  据介绍,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与2016生命周期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目标期限更长久,投资策略在前期也相对更激进。2026基金针对的目标人群为年龄在30-50岁之间、未来有子女教育、养老等需求的较高收入家庭,前五年该基金类似一般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在60%-95%之间,其后股票仓位将逐年递减,到了2026年后将摇身变为债券型基金。
  基金名称也炒作?
  最近市场的表现不能不让投资者寒心。基金净值不但“跌跌”不休,一些品种甚至在4角附近徘徊。面对如此惨烈的“战绩”,投资者对基金望而却步,新基金的发行因此遭遇“滑铁卢”。据统计,5月份新成立的13只新基金平均募集金额只得8.53亿元。而从中登公司每周发布的基金新增开户数来看,4月份平均每周基金新增开户数为29973.2户,5月份滑落到26714户,6月份前周更跌落到19453.5户/周。
  在如此“寒冬”中,基民对基金公司大打创新牌并不买账,反而质疑这些所谓的创新不过是基金公司为了营销玩的概念而已。某保险公司投资经理刘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说道:“基金所谓的创新都是概念,我从不听基金忽悠,如果真听了他们说,现在指不定赔多少呢!”。天相投顾基金分析师王广国也向记者表示,虽然在产品设计上生命周期基金有自己的特点,但从目前运作方式来看,跟一般开放式基金没什么区别,中国内地投资种类少,基金公司想从投资种类上创新比较困难。
  据了解,生命周期基金于上世纪90年代诞生于美国市场,十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共同基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投资工具。从1996年到2007年三季度末,美国市场中生命周期基金的规模从60亿美元增长到了4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到41.9%。在香港,目前已有过半的强积金资产投放在生命周期基金中。
  而对中国大陆投资者来说,这个概念还是比较稀罕。生命周期基金最早由汇丰晋信于2006年引入国内,据该公司相关人士向本报表示:“汇丰晋信在推出生命周期基金之前做足了功课,先是聘请了一家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对国内2000多户高资产收入家庭进行了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调研,研究这些家庭的资产状况、投资需求风险收益偏好等,发现这部分家庭确实对该类型基金存在较大需求;此外,公司还花大力气举行过多场投资推广会,并编撰出版了多种刊物,进行投资者教育;从目前情况来看,2016生命周期基金成立两年多来,业绩表现良好,市场口碑也不错,即便最近市道不好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赎回,我们对新近推出的2026基金同样充满信心。”
  玩的不止是概念
  从产品设计来看,生命周期基金针对的是那些有长期投资需求的投资者,只有长期持有者才可能真正体会到该类型基金的特有的“韵味”。然而现实是,大多数国内投资者似乎更惯于频繁操作,一有风吹草动便慌忙赎回基金,很少有投资者能够秉持长期持有的原则。生命周期概念在国内是否会成为投资者教育的难以承受之重,只能停留在概念上而已?
  对此,太平人寿资深理财规划师曾丽仙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是一个很便利的投资方式,专业人士决策,投资者自行决定买进卖出;我们都知道‘长线是金’这句话,但普通投资者因为担心风险,更喜欢进行短线化操作,这是不理性的;从理财产品设计来讲,产品不单要迎合客户,还要帮助客户,约束他的短期操作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可能是不理性的,会为他带来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产品并没有好坏之别;保险产品为了避免客户中途退保,会有诸多约束机制,基金产品在这方面对投资者约束较小。”
  事实也证明,中国基金业并不乏坚持长期持有的基民。2006年底,华夏基金公司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寻找基金兴华原始投资人”的活动,而所谓的原始持有人是指自1998年“基金兴华”成立之日起便一直持有该基金的持有人。最后发现该基金30万原始投资人中,有6万多人9年来一直持有基金兴华未曾变动。
  汇丰晋信相关人士表示,生命周期基金的设计特色不是针对投资标的,而是针对投资者,是对投资人群和需求进行了细分。可以说,那些想短炒一把的人对这类风险收益比逐渐降低的稳健型产品可能兴趣不大,而购买的人往往就是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从2016基金发售的经验来看,95%以上的为个人投资者,其中50%以上选择了后端收费的认购方式,显示了长期投资者的现实取向。
  挑战基金评价体系?
  因其“飘忽不定”的投资策略,生命周期基金对基金评级机构来说也是一大挑战。目前市场上两大著名评级机构——银河基金研究中心和晨星公司,对其归类各不相同。
  银河基金研究中心采取“事先分类”方法,按照基金契约所说明的投资组合比例进行归类,目前该中心将生命周期基金悉数划入其他类别当中。该中心基金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表示:“我们这种划分方式完全符合证监会的规定,因为证监会规定类别中就有‘其他’一项,当初这一类基金出现时,我们还就此知会过证监会呢!对于市场上的创新品种基金,我们没有太多发言权,作为服务机构我们只是跟着市场后面走。”
  晨星基金则主要采取“事后分类”方法,以分析基金的投资组合为基础,并不仅仅按照基金名称或招募说明书关于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的描述进行分类。在晨星归类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两只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信2016和大成财富管理2020生命周期被分别归入积极配置型基金和保守配置型基金类别里。
  就基金创新与分类评价问题,记者特别采访了晨星资讯研究中心主任黄晓萍女士,她表示:“创新基金对我们公司来讲并不能说构成太多麻烦,基金评价本身就应该反映市场的发展并起到一定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当产品创新出现的时候,需要观察这些创新能否代表市场的发展的方向,成为市场主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将其单列一类进行评价;国内市场产品的多样化进程这几年有了较大发展,晨星对中国基金的分类也随之逐步细化。但由于国内基金发展的历史较短,与国外成熟市场基金品种的丰富程度相比,国内基金的多样化还需要时间。”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