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定投、动态平衡二合一

发表日期: 2008-06-02 12:36:06  来源: 新闻晨报刊  作者: 张佳
  做基民,买基金,绝对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金的买卖也绝不似炒股票那样草率和简单,如何制订"投基"计划并严格执行,对于将来投基的效果,亦会大有影响。

  说到"投基"计划,相信定期定额是基民最为熟悉的方法之一了。但是,定期定额有其局限性,本报此前亦介绍过更优秀的价值平均基金投资法,而本文则将介绍一下动态平衡投资法,并将其与定期定额投资法结合起来使用,使这两者都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定期定额的局限性

  定期定额是一种优秀的入市技巧。利用固定周期买入固定金额基金的策略,在基金净值高时会自动买入较少份额,在基金净值低时又会自动买入较多份额,长此以往可以使你持有基金的平均价位低于基金长期的算术平均水平,进而创造出额外收益---甚至在净值不涨乃至微跌的前提下亦能获得正回报。

  不过,定期定额有其局限性。首先,其只是一种强调"低吸"的入市策略,其本身只有买入,并无卖出的操作。此前介绍的价值平均投资法之所以被证明优于定期定额投资法,就在于后者不仅可以"低吸"而且还会"高抛",长此以往可以获得比定期定额投资法更低的入市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额外收益。

  其次,定期定额只是一种入市技巧,此后就只是强调简单持有,缺乏一套持有技巧来创造更多的额外价值。

  最后,定期定额针对的仅是单一品种,在强调资产配置理念的现代投资理论中,无法针对资产配置的需求作出优化。

  动态平衡技术,恰恰是一种持有技巧,而且是针对资产配置的持有技巧,可以用来弥补定期定额的缺陷性。

  用动态平衡做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对于许多投资者相信已经耳熟能详了。60%的股票+40%的债券,就是一个很简单但是很实用的资产配置组合,虽然会略微降低资产组合的长期收益率,但是同时会大幅降低资产组合的波动性,可以提供更佳的风险报酬比。

  资产配置,绝非在买入时设定好资产比例即可,因为不同资产未来的价格波动不尽相同,可能导致整个组合的比例偏离原先的设定。

  比如按照原先设定需要买入6万元的股票基金和4万元的债券基金。但是伴随一波股市的大涨,6万元股票基金变成了10万元,而债券基金却不过从4万元变成4.5万元。如此,总资产规模为14.5万元,而股票占到的比重达到了69%,大大高于了原先60%的设置。

  所以,我们就必须有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抛售部分股票基金转为买入债券基金,使投资组合重新回到原先6:4的比例。按照14.5万元60%计算,我们可以持有的股票基金应该为8.7万元,即我们要抛售1.3万元股票基金转为买入债券。

  为什么资产配置要进行动态平衡呢?绝非仅仅是为了严守原先设定的资产比例,更重要的就在于大量研究证明所有的资产均具有"均值回归"的特性,即涨得太好的资产终究要进入调整,跌得太多的自然也会见底反弹,动态平衡所做的工作就是将过于强势的资产减持,转为增持暂时弱势的资产,从而实现"高抛低吸",长期带来额外的收益。

  何时该动态平衡?一种是以时间定,比如每年或每两年一次;另一种则是视资产比例的偏移而定,比如60%股票+40%债券的比例,主要出现5%的偏离,即股票比重超过65%或低于55%就进行平衡。

  当动态平衡遇上定投

  作为入市技巧的定期定额和作为持有技巧的动态平衡技术如何结合起来使用呢?下面便是一种思路。

  还是继续前面6万元股票基金和4万元债券基金的组合,同时我们还打算每月定期定额4000元。

  由于目前我们同时持有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所以定期定额资金的分配就很重要了,我们的核心思想是将定期定额的资金优先进行动态平衡。

  最初,由于原有组合恰好符合60%股票+40%债券的比例,所以这时若进行定期定额,那么就要将4000元资金按照设定比例分别买入对应的基金,即2400元买股票基金,1600元买债券基金。我们的投资组合变成了6.24万元股票基金和4.16万元债券基金。

  假设,下一个月股票上涨,6.24万元变成了6.8万元,4.16万元债券基金不过变成了4.2万元,这时股票的比重就占到了总计11万元的61.8%,略高于60%的水平。所以,这时我们定期定额投资,优先考虑的就是低于原先比例的债券基金,根据计算(11+0.4)×40%=4.56万元,即我们的定期定额投资首先要保证债券投资回升到4.56万元的水平,也就意味着必须用4000元中的3600元购买债券基金,剩下来的400元才用来购买股票型基金。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因为股票涨速过快,将全部的4000元定期定额资金全部买入债券基金依然难以使股票和债券回复6:4的比例,这时投资者有两种选择,若偏离程度过大(比如超过5%)可以当即抛售部分股票基金来实现动态平衡;但若偏离程度较小,则可待下月继续用定期定额资金来使资产比例偏离尽量回归。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