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派:阶段性拐点 非空穴来风

发表日期: 2008-06-02 12:34:39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上周,我在《南方都市报》率先提出,2007年4-5月期间是基金行业一个阶段性的拐点。此后,基金行业必须面对可能进入的寒冬。

  此言一出,业界一片哗然。《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接连采访了我的好友、著名基金分析师任瞳以及另一位基金分析师江赛春。两位同仁均表示不赞成"基金行业拐点论"的说法。此后,多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也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表示,分化不可避免,但谈不上拐点。

  有趣的是,被采访对象一致反对"拐点论",却又不约而同地认为基金将出现分化。换句话说,大家都判断某些个体会出现危机,却不同意整个群体的拐点。

  "拐点"的确是近期频繁见诸于媒体的流行词汇。因此,有媒体认为笔者的"拐点论"有炒作的嫌疑,也在情理之中。但笔者提出拐点论,绝非空穴来风,也希望业界能够正确看待。

  首先,在原文中,我提出的基金行业拐点是一个"阶段性"拐点,而非"历史性"拐点。也就是说,基金行业出现的拐点是对过去两年非理性膨胀的一种必要的修正,长期来看,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

  其次,我提出基金行业阶段性拐点的四个特征(基金总份额拐点;基金投资回报率拐点;新基金发行规模拐点;基金公司经营业绩拐点)都是有客观数据支持的。本文之中,我想再加上两个新的例证。一是基金公司股权转让的交易价格出现拐点,表明基金公司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对基金公司股权的兴致在下降;二是基金高级投资管理人员素质出现拐点,伴随着公募基金经理的流动,当前基金经理们的从业经历和年限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关于此两点特征的证据,在近期诸多有关基金的新闻之中都可以得到验证,这里就不必展开了。

  不过,我更要指出的是,在这场争论中,基金行业表现出的淡漠和轻松却令笔者惊讶不已。即使大家对于这种阶段性拐点的出现存在争议,但作为行业中人,在面临已经出现的危机之时,如果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却有可能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在我看来,基金行业的过于乐观是危险的。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今,在基金行业新发产品规模迅速缩水,老百姓认同度急剧降低的时刻,保持危机感、思考应对策略,是基金行业的掌门人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因此,基金行业的从业者们大可不必为笔者的"拐点论"而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之中。集中精力迎战可能到来的寒冬,才是当务之急。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