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赎回放量迷雾:基民对后市信心不足

发表日期: 2008-05-24 11:03:5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刘雪峰
  嘉宾:

  华商基金公司总经理

  余路明

  建信基金公司总经理

  孙志晨

  华安基金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

  刘彦竹

  近期,随着4月份以来的市场反弹,基金开始遭遇到赎回放量、申购冷清的双重尴尬。与此同时,基民对基金的态度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有网站调查显示,持续的大幅度亏损导致基民对基金的不信任感正在出现。本报《机构圆桌》特邀国内基金业管理、销售等相关一线人士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部分基金:4月并无巨额赎回

  《21世纪》:有数据显示,4月份基金总份额净赎回达到1400亿份,你怎么看待这一数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余路明:关于具体数据我没办法去核实,不过4月份下旬的市场反弹的确为部分因亏损而想撤出的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他们选择此时进行赎回也是可以理解的。

  刘彦竹:这个消息我也是刚从网上看到,我觉得对此应该区别来看。首先,目前关于赎回的信息并没有明确股票类以及其他类基金各自的赎回情况,参考价值不大;其次,提及的赎回并没有涉及资金情况,容易存在隐性流失,例如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转换时,如果将一定数额的资金由低净值的基金转入高净值的基金,就会造成份额流失的情况。

  《21世纪》:上述情况对于贵公司旗下的基金是否产生了很大影响?是否会改变部分基金的一些投资决策?

  余路明:我们旗下的基金并没有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虽然在市场反弹时赎回量也有一定放大,但并没有影响到基金的正常运作。

  孙志晨:我们的情况显示并未受到影响,今年年初到现在,我们一直处于净申购状态。即使是在4月份的反弹行情中,我们的赎回量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放大。按照我们的数据推算的话,4月份基金总的净赎回不会达到1400亿份。

  刘彦竹:从我们公司的情况来看,也没有受到上述消息的影响。4月下旬随着A股市场的反弹,我们的赎回量较此前虽也有一定的增大,但若是根据我们的数据推算的话,4月份基金净赎回也不可能达到1400亿份。从去年四季度调整以来,我们的申购赎回情况一直保持平稳,也没有出现影响到我们投资运作的情况。

  对后市普遍偏谨慎

  《21世纪》:在赎回增大的同时,新基金发行目前也没有起色,投资者对投基的热情不高,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这一情况还会继续下去吗?

  孙志晨:主要是赔钱效应加上通胀等因素造成的。

  刘彦竹:现在的市场信心不足,本轮调整中进入的投资者很多都是在牛市狂热期进入的,所以大都没有预料到基金会快速的从赚钱变成亏钱,投资热情不高也在情理之中。但以往的经验表明,基金申购冷清时往往是买入的好时机,而申购火热时却并非赚钱之时,这值得注意。只有市场回暖,基金重新体现出自己的赚钱效应,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

  《21世纪》:由于部分基金的操作失误以及信息透明等原因,有观点认为目前部分基民对基金的信任度不高,怎么看这一问题?

  余路明:去年行情好时部分新基金发行曾出现过一日售罄、超比例认购等情况,这说明当时基民对基金还是十分信任的。但今年以来这一情况迅速被新基金销售难取代,我觉得导致基民态度快速转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从赚钱变成了赔钱,导致投资者没有赚到钱,对市场信心不足。

  孙志晨:应该看到,自本轮调整以来,基金相对于个股以及大盘而言,已经体现出比较稳健的抗风险能力,个人投资者就比较难做到这一点。

  刘彦竹:我个人感觉目前在信息透明方面,基金已经做得比较好了。而在基民对基金的信任方面,受制于本轮调整中基金的赚钱效应未体现而赔钱明显的情况,基民对后市的看法也趋向悲观。可以说,并非是基民对基金不信任,而是基民对后市的走强信心不足。

  《21世纪》:目前尽管基金一直在努力稳定市场,但近两天市场仍呈现出下跌态势,你怎么看接下来的市场走向?怎么样才能真正稳定市场?

  余路明:市场的稳定单靠基金是不够的,基金本身也只是市场中的投资者而已。目前来看,大小非问题、再融资问题以及市场环境建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这样才能为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孙志晨:目前的总体市场估值比较合理,但由于上半年的跌幅过大,导致部分投资者心态不稳,市场一有异动就可能选择退出。目前的市场风险已经释放了许多,真正阻碍市场前进的是投资者的恐惧心态。

  刘彦竹:华安基金一直对今年的市场走势保持谨慎,由于4月份CPI继续超预期以及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今年的市场并不好做,但阶段性机会还是存在的。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