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也需风险教育

发表日期: 2008-05-16 00:00:00  来源: 市场报  作者: 郭娴洁
  客观地说,基金对投资者的教育在近年来,尤其是牛市以来加大了力度。几乎所有的基金都开展了或多或少的基金讲座。尽管这些讲座绝大多数的重点还是围绕着基金的营销策略以及新基金的发行进行的,但它多少向投资者灌输了一些投资的基础知识和投资理念。并且基金们如出一辙地宣扬一个投资理念:中国经济持续看多,投资者应坚持长线价值投资。
  这样的投资理念应当是所有投资者所崇尚和秉承的。然而,可惜的是,从基金的投资行为来看,基金明显是言行不一。从去年4200点到6124点的疯狂拉抬,到今年3700点以下的大量集体性做空,再到基金持股的高换手率,无不在表明:基金一直挂在嘴边的“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稳健投资”正在被自己所淡化。
  基金表里不一的言行不仅表现于此,还在于对基金收益率的宣传上。虽然,基金相关人士经常会在循循善诱地教诲投资者,对投资基金收益率的期望值不应过高,但是,很多基金公司在发新基金或搞营销宣传时却极力强调2006年及2007年超过100%的年回报率,有些基金公司干脆打起“寻找下一个100%”的旗号,以此助长了投资者盲目的高收益预期。
  然而,2006年、2007年的情形只是极端的偶然现象,基金不可能永远保持那么高的收益。股神巴菲特也说过:“长期下来,能保持15%到20%的年平均收益,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很多成熟证券市场的基金年平均收益也就在3%到6%左右。
  而根据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偏股型基金在2002年到2005年间的年平均净值回报率依次为-11.07%、20.27%、-1.49%、3.23%,这四年间,有两年平均收益是负值。很显然,基金并非只是包赚不赔的赚钱工具。
  因此,当下投资者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共同形成的集体风险意识缺失,意味着市场在繁华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事实上,投资者教育缺失造成的高收益预期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基金经理常常为了追求高收益作出有悖自己判断的行动,如此往复,对市场、对投资者、对基金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基金,也急需风险教育。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