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发表日期: 2008-05-15 00:00:00  来源: 信息时报
  番禺读者黄先生:我感觉自己承受能力比较高,但为何基金净值一跌我心里就很慌?
  嘉实基金:近两年有相当一部分基金投资者遇到了比较困惑的问题,在市场振荡下行时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应对长期投资中变幻莫测的市场情况。其实,当我们将问题追溯到投资之初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源自于:在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基金产品的前提下,很多投资者只为了获得高额收益就盲目的进行了投资,从而不自觉的承受了较高的风险。而理性的做法则应该在投资之初,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力,比较各基金产品的不同,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谨慎投资,做主动承担风险型的投资者。
  主动承受风险型投资者,不仅了解自身的投资特征,明确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对基金产品考察充分,包括产品的风险和收益配比、投资目标、投资方法和历史业绩等,这样就具备了主动承受风险的条件,可以自主制定投资规划,适时的对投资产品进行主动调整,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清晰的把握投资收益。
  茂名读者何小姐:为何我用银行或基金公司的题目测试自己风险承受力,总感觉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符?
  嘉实基金:首先,固定模式风险承受力测试题,往往只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一部分。实际上,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涉及个人的众多投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性格、预计持有时间、家庭现在和未来收支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等,每个人的情况都可能不一样,只有在具体分析不同的个人情况基础上,对测试结果进行微调才能得到相对精确的答案。
  其次,目前较为流行的承受力评估理论,大都源自西方社会,所以不能只是简单套用,在测试时要考虑到我国不同于西方的投资、储蓄等习惯。举例来说,在国外,风险承受力一般按照年龄来划分。由于年轻人未来收入潜力大,可以承担更多的债务,其风险承受力也更大;而由于未来远期收入的逐渐减少,中年人次之;老年人最低。但在我国,由于对待贷款的态度与西方不同,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积累了更多的资金,更能应对资产波动的风险,使得老年人的风险承受力有可能高于青年人和中年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