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私募基金上市之利弊
发表日期: 2008-05-06 00:00:00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巴曙松等
2006年5月,堪称私募基金业鼻祖的KKR集团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功融资50亿美元,创私募基金上市的先河,震惊全球私募业界。那么,私募基金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上市的?它上市后的影响又是什么呢?中国的私募基金何时能够上市?
私募基金为何上市?
2007年2月,私募基金堡垒投资集团(fortress)率先在美国证券市场进行公开招股,募集资金6.433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场首家公开上市的私募基金。
4个月后,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又将其管理公司以“公开上市合伙”的形式,在纽约证交所部分上市,融资41亿美元,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30亿美元投资。
继其竞争对手黑石集团首次全球公开发售之后不足两周,美国另外一家著名私募基金KKR公司宣布其已向美国证交会(SEC)提交上市申请,计划上市融资12.5亿美元,这将是美国股市年内迎来的第三只私募基金。
目前,美国另一家私募基金巨头凯雷投资集团也正在考虑上市事宜。
那么,私募基金频繁上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融资成本的上升是私募基金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水平有进一步升高的迹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呈现上升势头,市场预期利率进入上升通道,令PE的融资成本日益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达到5.25%,10年期国债利率已开始显著回升。这些提高了私募股权基金的融资成本,压缩了基金的利润空间。因此,从高成本的间接融资转为寻求通过IPO获得直接融资,就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迎接全球高利率时期到来的应对之策。
由于现在兼并规模越来越大,全球股价偏高令PE难以找到收购目标,欧美市场上可供收购的目标日益稀少,很多PE不得不转而布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获得永久资金用于投资已有业务,扩张新的业务和建设永久基业成为私募基金纷纷进行IPO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被收购企业的股权价格不断被推高,在争夺好的投资项目时,基金的资本实力决定了收购的成败,私募基金就通过上市来吸引公众资本,扩大筹资渠道。
最后,通过上市还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价值,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延长企业的寿命,通过透明化的运作摆脱公众和监管层对其透明度的质疑,提供公开交易的现金股份和加强未来战略收购的灵活性。
上市后私募基金股价表现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后私募基金公司股价表现并不佳。黑石每股发行价格为31美元,共募集资金41.3亿美元,集团总市值为330亿美元。上市当天股价一度冲到38美元,但是之后股价一路下探,到2008年1月份,黑石的股价已经下探到20.3美元。
类似的,Fortress投资公司尽管上市比黑石早4个月,但其股价也一路下探。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Fortress的股票下跌了大约50%。
股价下跌原因包括大环境下的美国经济疲软,次级债风波,信用市场萧条,资产价格依然低迷,从而私募和房地产行业都很难运做大规模杠杆收购交易,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在2007年陷入了融资困境。
就具体原因而言,以黑石为例,美国国会对合伙制企业的税收条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法案讨论得日益激烈。在美国,相关的法案已经被称为“黑石法案”,如果法案通过,上市的PE和对冲基金将需要以金融公司而非合伙企业的资格纳税,税率会从原来的15%上升为35%。而且私募股权基金由于受到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由于其投资方向的特殊性,投资有一定的期限和要求,不能即时知道价值或者马上买卖。还有投资者担心其股价被高估等原因。这些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黑石股价不断下跌。
私募基金上市后有何影响?
私募基金纷纷上市引起了美国国会对其管理者低税负高收入问题的关注。2007年6月,美国参议院财务委员会周四提出了一项议案,要求将上市私募基金的税率由一成五调高到三成五,使之与一般公司看齐,因为1986年的美国税法规定,合伙人制企业几乎不需要缴纳税负,公司的管理者只需要对其投资收益按照15%的税率缴纳资本所得税。合伙制企业上市之后仍然享受着这一优惠,而其他法人制的上市企业税率为35%。该项法案正在审核中,一旦通过的话,将对私募基金的税后盈利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据估算,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那么黑石的年收入将减少2.5亿美元,市值也将缩水15%-20%。
私募股权基金的上市会引起更严格的监管和更强烈的监管冲击,同时也给监管部门也带来了一定的监管难度。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和投资的不透明性被视为其实现高回报的主要条件。一旦成为公众公司,私募基金必然被要求遵守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股市所要求的透明度也会带来新的波动性,从而加大资产管理的难度。在监管部门方面,对一直以来信息隐蔽的私募股权基金,监管部门需要寻求不同于以往的监管方法来对私募股权基金形成有效约束,如何加大私募股权基金的透明度,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成为监管部门的关键问题,比如黑石就提出要做“另类的上市公司”,即既要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有效融资,又要保持信息的隐蔽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对监管部门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
最后,投资人结构将由此发生变化。一向神秘低调的私募股权,原本只属于富人的游戏,现在已经开始平民化、公开化,人人都可以参与。原来参与私募基金的,基本是政界要人或商业大鳄,而私募基金所有的财务报表和交易细节都无需公布,关于投资人的信息也是很神秘的。在私募基金上市后,出于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需要,必然要公布一系列原来不为人所知的信息,一旦这些信息公布,原来的大规模的资本持有者是否依然愿意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这个问题尚不得而知。
作者简介: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
陈华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金融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中国金融市场研究中心。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