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基分红潮涌 基民落袋为安
发表日期: 2008-04-12 00:00:00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孙彤
■本刊实习记者 孙彤
截至2008年4月7日,所有满足分红条件的封闭式基金全部披露了2007年度利润分配报告。至此,从去年四季度就开始启动的封闭式基金分红行情终于落定尘埃。目前,封闭式基金大比例分红正进入高潮阶段。从基金公司已经公布的分配方案来看,嘉实旗下的基金泰和单位基金年度总分红最高,为每10份基金份额拟分红22.95元(见附表),而纵观该基金的历史分红,不仅红利数额较小,而且在2002年~2005年4年间更是毫利未分。
回顾封基前几年的净值水平和吝啬的分红态度让人摇首,但随着近二年股市行情的大幅攀升,封基也赚得盆满钵盈,在管理层督促和鼓励下,吝啬的封基终于开始实施年内多次分红。
年内多次分红破冰
对封闭式基金分红太少的指责,其实在数年前就早已有之。但是很多基金公司并不为此所动,依然对开放式基金出手大方,而对封基持有人却是一毛不拔。在去年牛市中,开放式基金动辄一个月分红数次,更让基民对封闭式基金的“铁公鸡”政策怨声载道。“都是一个娘养的,还有亲生和后养的区别?”封基持有人想不明白。
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红周刊》也一直在关注,并做了多次追踪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详见2007年度《红周刊》42、47、49期内容)。“封闭式基金规模稳定,没有赎回的压力,并且提取管理费也是笔可观的收入,直接导致了分红动力不足。”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魏慧君分析说。正是封闭式基金的这种制度设计导致了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间的利益冲突,让很多基金公司总以“看好市场”为由赖着不分红。
并非所有的基金公司都是“坚持到最后”。去年,基金金泰率先对分配条款进行修改,将“一年分红一次”改为“一年至少分配一次”,为封闭式基金年内多次分红开了好头。今年一季度,32只封基中有8只进行一次性集中分红,还有部分公司在年度末实施了连续多次分红。但是,1.5%的管理费仍是基金公司不愿放弃的到口“肥肉”,也是基民受伤的根源。如果不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解决,而仅仅依靠基金公司的自觉,那么封闭式基金人为地调节利润的行为仍然会伤害到基民。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李薇表示,与历史对比,中期分红从无到有本身是一种进步。至于基民对于分红次数的疑问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待。积极方面是不分红的确有利于基金公司更好地把握再投资,这样的状况完全是符合情理的。消极方面李薇则认为,基金公司保留红利以提取管理费是一种在制度下的寻租行为,但有它存在的合法性。
长期价值不改 短期落袋为安
大额分红后,封闭式基金行情走弱,而在此之前,强烈的分红预期支持封闭式基金表现得相对非常抗跌。国泰基金人士告诉《红周刊》:“对于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公司准备很充分,不存在太大的压力。”不过,很多机构投资者在红利到手后纷纷出逃,折价率有所加大。封闭式基金还有没有继续持有的价值?
银河证券分析师魏慧君表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变动,如果A股企稳后,高折价率将必然向净值回归,这中间存在套利机会。但这个回归过程要用多久的时间,则不能预测。海通证券基金研究员娄静则提醒投资者:“由于之前封基折价率被爆炒得过低,在分红行情过后,很难走出去年牛市那样的填权行情。”所以,面对市场目前疲软态势,再加上封基没有红利再投资,基民应该谨慎选择,将现金红利“落袋为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A股持续下跌与封闭式基金的分红行情也有关系。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表示,“依照契约规定大比例分红的基金,需要集体性地、共振式地大举卖出持有的蓝筹股票。基金集中性卖股分红,也成为近期大盘不断下跌的主要因素。”南方、博时、国泰等基金公司认为,基金分红应对近期市场的波动负责,但是毕竟基金的影响很有限,一季度以来的市场调整主要在于管理层的宏观调控,以及海外市场的宽幅震荡等因素。■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