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基直通车”巨亏五成被清盘 谁把QDII投资者推进火坑?

发表日期: 2008-03-27 00:00:0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周婷婷,祁和忠,于春敏
  特别提示
  3月19日,民生银行“港基直通车”QDII亏损50%而清盘,四个月内投资者50%的虚亏变实亏。
  基金系QDII产品成立至今短短半年平均亏30%左右,最大亏损达到40%。
  最近一周,5基金系QDII以平均6.54%的加速度下跌。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海外股市在高位摇摇欲坠的时候,内地QDII高调出海!是天灾还是人祸?
  如何能够纠正QDII的投资行为?如何让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新闻事件
  民生QDII被清盘QDII出海全军覆没
  BY 周婷婷 每日经济新闻
  仅仅4个多月的时间,上海肖先生购买的100万元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QDII产品不仅没赚到钱,本金还亏了50万元!这让肖先生非常痛苦。
  “比我自己炒股都亏得厉害啊。我该怎么办?他们当初宣传的多好啊!”
  和肖先生一样,3月19日,全国很多购买民生银行非凡理财 “港基直通车”的投资者都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来自民生银行业务员,大致意思是这款产品在亏损了50%的情况下被自动结束。对于自己财富的大幅缩水,投资者愤怒之情难以言表。
  与此同时,首批出海却遭遇寒流的4只QDII产品,净值损失幅度继续加大,接二连三地再创历史新低。据记者初步测算,在这近半年之内出海的四只QDII基金,亏损额超过了300亿。
  据了解,首只股票权益类QDII基金、也是标志着我国公募基金正式跨入了全球投资新时代的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9月12日首发,募集当天由于受投资者热烈追捧,认购情况超过了市场预期,于当日发布了该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募集金额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的预定发售规模。最后,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还进行了追加认购。可短短半年时间的运作,现在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净值仅为0.79元,亏损达21%。
  另外两只QDII的净值表现也再次屡创新低:华夏全球精选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基金净值分别为0.737元和0.674元。QDII的亏损与港股大幅下跌直接相关,目前QDII都主要挂钩H股,尤其是去年九、十月是这些QDII密集出海的时期,这些QDII均为高位建仓,而此后由于受到次贷风波影响,香港股市上的H股更成为重灾区,同时,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也导致QDII的净值下滑。
  今年以来,这4只QDII基金平均跌幅更是达到28.75%,超过了A股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下跌幅度。对于QDII的投资人来讲,可谓损失惨重。
  深度分析
  仓促出海 谁把投资者推入深渊?
  BY 祁和忠 于春敏 每日经济新闻
  对于QDII基金的惨重亏损,相关基金公司与境外投资顾问们往往倾向于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股市下跌作为“挡箭牌”,但他们却难以解释QDII基金为何大幅跑输基金业绩比较基准。
  高位入市 运作者胆子太大
  从首批四只QDII入市时开始,整个海外市场就处在一个高位。
  南方全球成立时期是2007年9月19日,当时恒生指数是25554.64点;
  华夏全球成立时间是2007年10月9日,成立当日恒生指数点位:28228.04点;
  嘉实海外的成立时间是2007年10月12日,成立当日恒生指数点位:28838.37点;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成立时间是2007年10月22日,成立当日恒生指数点位:28373.63点。
  这些点位当时已经处于高位。更有甚者,后续的很多银行系QDII成立时,恒生指数已经在30000点以上了。
  再看当时的全球市场,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在全球蔓延,全球市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这样的形势下,连普通投资者都对港股市场感到担心,为什么管理层会连续批准QDII产品?
  在这样的势道下,具有专业投资水平的基金公司,为何义无反顾地走向海外市场?
  北京一QDII投资者告诉记者:“尽管我对QDII完全不懂,但是被当时那种狂热的气氛所吸引。他们根本没有进行完整的风险提示”。
  上海一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管理层和基金公司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时机选择的错误和制度设计的错误,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QDII基金制度存重大缺陷
  QDII基金为何会把宝押在“港股直通车”及后续QDII出海上,在高位快速建仓,进行赌博式的投资?QDII基金的境外投资顾问——那些国际机构们在建议QDII基金快速建仓时,他们自己的资金有无进行反向交易,从而损害QDII基金的利益?证监会基金部是否能对QDII基金的投研与交易进行有效监管?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QDII基金的基金经理主要依据境外投资顾问提供的模拟基金投资组合(ModelPorfolio),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投资,但对于境外投资顾问所提供模拟投资组合的及时性、公正性缺乏考核手段。也就是说,QDII基金的管理人向境外投资顾问购买投资咨询服务,但具体服务的质量却完全掌握在外方手中。
  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台湾地区QDII基金模式,而大陆QDII基金经理也主要来自台湾,这就加重了专业人士对当前QDII基金发展方向的担忧。据了解,台湾地区QDII基金的管理在全球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基金经理缺乏必要的投研决策能力,而是主要依靠外方,是一种比较失败的模式。
  改革之道
  双管齐下救QDII
  BY 祁和忠 每日经济新闻
  引技术
  前景看好 富达终肯当顾问
  去年9、10月份国内首批4只QDII基金近1200亿元的出海规模,依然令国际巨头们感到震惊,即使一向高傲的全球资产管理业超级大腕——富达基金也坐不住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富达基金已经改变原来的观望策略,正在与华安基金合作,积极申请华安基金第二只QDII基金产品的投资顾问业务资格。与首批4只QDII基金的投资顾问们不愿向中方转移投研技术不同,在几经博弈之后,华安与富达的合作有望在技术转移方面取得突破,以弥补现有QDII制度的严重缺陷。
  富达基金是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25万亿美元,该公司前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对于中国基金市场来说,该公司却是一个迟来者,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在中国国内基金业的大门外徘徊和守候,其中根本原因是该公司的目标是设立独资基金公司,不愿设立合资基金公司。
  根据现有政策,海外资产管理公司不允许在国内设立独资基金公司,而是必须通过设立合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即“以技术换市场”,以培育中国民族资产管理业的发展。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富达基金迟迟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而是企图等待中国政策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基金公司后再进入。去年证监会、外管局等有关方面仓促推出QDII基金的举措,以及首批4只QDII基金首发募集的超大资产规模,终于令环伺已久的富达基金看到了设立独资基金公司之外的一条新通道,这就是QDII基金的境外投资顾问业务。
  联姻华安 以技术换市场
  富达基金的绣球已抛落在华安基金公司的头上。作为国内首只试点QDII基金的管理人,华安基金于2006年率先推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聘请雷曼兄弟为境外投资顾问,可谓第一个吃螃蟹者。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最新公布的单位净值为0.987元,在全部6只QDII基金中亏损相对最小。
  与华安的首只试点QDII基金相比,去年9、10月份出海的首批4只QDII基金则出现重大倒退。据悉,该4只QDII基金基本上将投研交于境外投资顾问之手,且无法对境外投资顾问是否能公平对待来自中国的基金资产予以有效监管,这有可能是首批4只QDII基金发生重大亏损的原因之一。
  知情人士透露,在华安基金第二只QDII基金产品第一稿方案上报后,监管层迫于首批4只QDII基金已经出现重大亏损的压力,要求富达与华安在投研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富达基金最终同意作出让步。现在,修改后的第二稿方案已经上报,并正在审批中。
  改制度
  监管层“亡羊补牢”紧急应对
  对于QDII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中小投资者的强烈不满,证监会、外管局等相关部门已难以视而不见,正在紧急磋商,弥补漏洞。
  据悉,在出现这种严重后果后,证监会、外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加紧研究,以“亡羊补牢”。
  专业人士指出,有关方面的刚愎自用与好大喜功,是QDII基金巨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现在的严重亏损,能够让相关部门警醒,则未免不是一件不幸中的万幸。当务之急,应是广开言路,而不应再进行拍脑袋式的决策。
  QDII制度首先应对国际资产管理机构申请成为境外投资顾问,制订出明确的转移投研技术的要求,以避免沦为中国市场沦为外方的一个销售点。在这方面,监管部门不应无所作为。同时,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内独资基金公司应聘请国际一流基金经理管理QDII资产,或直接到海外收购一些投研实力强的小型资产管理公司,以培养自己的投研团队。
  有关方面不应一味以QDII基金只重视选股、进行长期投资等去搪塞和忽悠投资者,而应认真检讨自身存在的问题。基金公司聘请投资顾问受托管理持有人资产,必须尽到专业义务的能力,专业义务不仅体现在个股选择方面,而是首先体现在资产配置能力方面,包括大类资产配置、类属资产配置、区域资产配置等。“如果只强调择股,基金公司和投资顾问凭什么收取1.8%的年管理费呢?买只股票放在那儿,这是很多散户自己就可以做到的!”一位资深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
  评论
  解剖QDII得失宽容之外更需反思
  BY 祁和忠 每日经济新闻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QDII基金的净值损失百分之三四十,基金公司与境外投资顾问的投资表现未能表现出任何价值,甚至不及一个散户自己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持有人只能发发牢骚,而基金公司与境外投资顾问则在大把大把地继续计提管理费,请问在成熟市场,如美国,基金公司能获得这样的宽容吗?恐怕他们早就被立案调查了。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去年8月底,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性就已在国际投资界形成共识,国内基金公司也是心知肚明。但是,这种专业性的判断并没有妨碍相关基金公司募集了近1200亿资金,并把投资决策权拱手让给境外投资顾问,在高位快速建仓,把700余万户持有人推到火炕之中。
  有相关基金公司的高管辩称,在基金成立后,立即把资金变成股票,这是国际成熟市场的通常做法。这是一种无耻的谎言!有关方面应该彻查,那些境外投资顾问们在建议国内QDII基金高位建仓的同时,他们自己旗下的基金有否进行反向操作,是在净买入还是在净卖出?
  人们要问,在基金公司自身缺乏投研能力,同时又难以对境外投资顾问进行有效考核和监督的情况下,为何要让QDII基金仓促出海?在QDII基金出海前,国际对冲基金在疯狂推高港股,要把港股直通车和QDII基金高位套牢,在这种背景下,有关方面紧急叫停了港股直通车,但QDII基金却眼睁睁地满载着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希冀冲向悬崖。
  在基金公司疯狂追求资产规模的利益驱动下,基金公司自律、基金行业自律失去效用。而证监会基金部又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监管职能,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例如,证监会基金部未能事先制定规则,对QDII基金的投研流程提出具体要求,对QDII基金的境外投资顾问提供的投研服务也缺乏基本考核和约束手段。而对于管理QDII的基金公司做多大广告进行宣传,有关方面却热心得多,甚至专门打电话要求基金公司把QDII基金的广告做得大一些,以宣传其政绩。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广大持有人都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宽容。但现在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宽容,更需要市场参与各方的反思与检讨。否则,我们将来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