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激辩股市估值底线
发表日期: 2008-03-24 09:45:58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付建利
“股市大跌让我全线被套,好像进入了十八层地狱,现在割肉也不是,补仓也不是,谁知道还有没有三十六层地狱呢?”面对国内市场近期的大幅下跌,深圳股民吕龙颇显无奈。他最大的困惑是:A股究竟还要跌多久?真正的底部到底在哪里?
乐观派:目前已到可投资区域
深圳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股票投资总监认为,在上证指数经过高达40%左右的下跌后,去年股市快速上涨导致估值过高的风险已基本释放完毕,即使还没跌到位,但毫无疑问,目前的点位已达到可投资的区域。因为上市公司2008年的业绩增长仍然高达30%左右,此外,基金持有人目前心态也比较成熟,恐慌性的赎回还没有发生,而从政策面上来看,管理层希望股市稳定的意图十分明显。广发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朱平也表示,目前市场已进入可投资区域。
统计数据显示,上证指数对应3962.67点位置的动态市盈率为36.6倍,对应3566.40点的动态市盈率为32.97倍;深成指对应13817.65点的动态市盈率为26.01倍,对应12435.88点的动态市盈率为23.41倍。以基金重仓股最为集中的沪深300指数为例,经过这波猛烈的调整,A股原有的高估值体系已土崩瓦解,市场风险已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沪深300指数在去年10月市场处于高位时的估值为45倍左右,目前市盈率为20倍左右,达到成熟市场比较安全的估值水平,而市净率也从去年10月份的7.37下降到最近的4.95左右。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市场下跌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双重因素,使得A股市场整体过高的估值水平得到了大幅修正。
“在目前的点位上,尤其是经过题材概念股补跌后,股市的风险进一步释放,大部分股票的估值已处于投资的安全区域,我前期一直在减仓,而目前我会毫无犹豫地加仓。”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乐观地表示,从政策面来说,中国股市一向都带有明显的政策市色彩,近期政府表示“密切关注股市”,救市的信号非常明显,“剔除新股发行等因素,我认为目前的点位相当于历史上的1500点左右,这么低的点位,你说我不出手,更待何时?”上述人士表示,从风格轮动的角度来看,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蓝筹股已初步企稳,沪深300成份股基于2007年业绩的动态市盈率也就20多倍,如果以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25%来算的话,沪深300成份股基于2008年业绩的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而按照成熟市场的经验,A股市场合理的估值区间是:沪深300成份股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20倍-25倍,对应的沪深300指数是3438点-4298点,显然,目前A股市场已进入合理投资区间。
在上周六本报举办的“2007年度中国明星基金暨最佳托管银行颁奖典礼”上,巨田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冀洪涛乐观地用一句话表达了对中国股市的预期:“每一个炎热的夏天都等待着一个寒冷的冬天,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悲观派:估值不能代表一切
对比乐观和谨慎乐观的基金经理,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表示,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大的变化背景下,原有的估值水平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失真了。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就表示,随着股改的产物———大小非解禁,基金话语权将大大减弱。以2007年底市值计算,2008年股改限售股解禁涉及的上市公司为956家,合计解禁股票市值约1.6万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七成。统计显示,解禁高峰将集中在2月、8月、10月、11月和12月,这5个月中单月解禁额度均在1000亿元以上。2009年因为解禁的规模最高,将很有可能彻底改变股市资金面的供求关系。
“在市场恐慌的格局下,大小非套现的冲动很有可能与投资者不计成本的抛售形成恶性循环。而不明朗的政策和其他不利因素纠结在一起,如果继续下去,很难说牛市不会终结。”上海这位基金经理还表示,美国次贷危机究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现在仍然无法下定论,国内的通货膨胀在未来的6到12个月,甚至1年到1年半的时间内都很难解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事实,也有可能导致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滞胀”局面。“现在看来,经济前景不明朗,投资者信心遭受严重打击,股市很难言底。”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表示,大小非解禁将是对全流通的重大考验,任何一个市场,最根本的规律还是供求关系。从国内股市的供给方面来看,新股发行上市、大股东减持,散户抛售、创业板的推出以及未来的红筹股回归,决定了后市博弈的双方不再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散户投资者的较量,而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流通股股东和大小非的较量,是市场存量资金与产业资本的博弈。
“从长远来看,股市确实是螺旋上升的,但目前究竟是牛市的中场休息还是熊市的上半场,确实很难说,如果是熊市,也许20倍、10倍的估值都是贵的。”一位基金经理私下对记者不无忧虑地说道。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