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面值全线下跌 割肉不如死守
发表日期: 2008-03-13 16:55:49 来源: 解放网 作者: 李强
在短暂回暖后,银行系QDII最近又呈现全线下跌的颓势,部分产品净值甚至再创新低。此背景之下,投资者应如何操作,收益才能止跌为赢呢?今天,沪上多位理财专家把脉QDII,认为QDII集中布局的港股市场在年中有望回暖,目前投资者不宜割肉离场,相反“死守”等待港股反弹,获利机会要更大一些。
利空不断银行系QDII难幸免
最近,银行、基金系QDII净值回升没几日,在美国一系列糟糕的经济数据公布后,再度回归疲软,产品净值几乎全线下挫,部分QDII甚至再创新低。去年10月后上市的QDII,由于介入点位高,除一些切合投资热点的农业类基金外,其余多数已处于负收益状态。
记者查阅银行网站披露的QDII净值,发现部分产品在经过一轮强劲反弹之后,最近又急速下跌。某国有银行于去年10月成立的“亚洲创富精选”QDII,截至3月初其公布的赎回净值已比初始净值下跌了约20%;同样,截至上周末,某股份制银行推出的与票据挂钩的基金产品净值较初始价下跌了约22%。此外,基金系QDII下挫程度更深,就连新近出海的QDII也未能幸免,部分产品已经跌破面值。
这轮QDII的急挫,与美国经济表现趋于恶化有直接关系。美国新近公布的2月非农就业指数远差于预期,创五年来最大降幅,采购经理人指数同期也大幅下滑,这两个被视为美国经济“风向标”的指数表现糟糕,向外界传递了美国经济衰退日益明显的信号。
基本面好港股年中或迎反弹
在此背景下,持有银行系QDII的投资者应如何操作?局外人是否可以介入?
可以说,美国经济确实不容乐观,但是,无论银行系还是基金系QDII,其资金投向仍主要集中在香港,美股下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再牛的基金经理也难以抗拒。但是,香港市场尽管与美国的联动性强,但近期的同步下跌,内在因素却有不同。同样的下跌,美股确实反映了经济前景看淡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跌得有道理。而港股有大量内地国企,其优质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仍将给这些股票带来良好的成长。这时,系统性风险可能带来的就是投资机会。
近期,内地A股连续下挫,与股票估值过高有关。而香港市场毕竟更有效率,股价基本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目前多数投资者认可,“如果非要买股票,不如去投资港股。”因此,长期看,港股仍具有投资价值,而且更有理由率先走出阴霾。
尽管眼下港股仍“阴晴不定”,但是“借道QDII抄底港股”的说法已经渐起。乐观者认为,港股大盘股近期陆续公布业绩,不少均胜过市场预期,这将支撑港股走强;另外,香港上月颁布了一系列藏富于民的措施,也将进一步刺激居民对投资、消费的信心。
银行理财专家认为,今年仍可关注投资于亚太地区的QDII,该地区经济增长前景仍被看好。尤其是香港市场的基本面优异,目前的下跌很大程度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心理影响。一旦美国经济年中显露复苏迹象,港股将率先反弹。
银行理财专家建议,目前已持有QDII的投资者,不应折本离场;尚未介入的投资者可以暂时观望,待港股稳定后择机杀入。
预期乐观部分银行提前布局
目前多数银行认为,对香港市场,仍会维持较高配置。在行业上,QDII多看好金融、能源、地产类股。
长期看,在美联储积极降息、美政府减税,以及全球资金充沛等背景下,股市有机会止跌反弹。事实上,部分银行已开始提前布局港股。汇丰银行本周发售了“一篮子香港房地产股票挂钩”理财产品,投资期24个月,预期最高年收益率达11%,产品收益与一篮子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股的表现挂钩(地铁有限公司、太古股份、香港置地、新鸿基地产、领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发行了直投境外知名基金的QDII产品。如花旗银行的境外基金系列旗下数十只基金,分散投资的风格明显,并且,不排斥投资超跌的海外股票市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