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QDII“钱景”,国内银行唱对台
发表日期: 2008-01-30 08:56:24 来源: 新闻晨报 作者: 李强
美元及美债该入"冷宫"?QDII已到进场"抄底"时?
在反思与展望QDII"钱景"的问题上,眼下的国内银行界开始显现分歧:一边有人认为与美元及美债有关的投资市场都该被立即打入"冷宫";另一边有人断言已经到了QDII进场"抄底"的时候。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迟迟不愿褪去,受累已大面积跌破净值的银行系QDII(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更难言否极泰来,银行在如何经营好QDII的问题上,正面临关键的岔道口。
银行QDII纷纷跌破面值
2007年下半年至今,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剧烈震荡的态势。尤其港股等QDII指定的投资市场,从最高位32000点狂泄逾万点,导致基金及银行系QDII净值严重缩水。
根据一份最新发布的《QDII产品运行报告》披露,去年10月后推出的QDII,由于进入点位较高,目前大部分已处于负收益状态。比如建行的"海盈"1号收益率为-11.44%,兴业银行的港股基金宝收益率为-10.1%,招商银行的"全球基金精选系列"共四款产品中有3款已跌破面值,汇丰银行最新发售的20只QDII,有2只净值较初始日跌幅超11%。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大多数银行均采用直接投资或FOF(基金中的基金)方式运作QDII,其风险、收益与基金系QDII类似。在大牛市行情下,这种无任何风险保障机制的产品相应可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是当市场大跌时,背后同样潜藏着极高的风险。
QDII入市得当仍能获利
"现在看来,去年扎堆出海的QDII,多与海外基金挂钩,或直投香港资本市场,过度的集中于同一市场,使产品的风险系数成倍增长。"交通银行个金部高级经理施峥嵘认为,银行系QDII眼下须重新盘算投资思路。
实际上,如果QDII资金入市时间节点把握适当,仍存在获利的可能。交行昨天宣布,该行去年6月发行的"得利宝•QDII---澳视群雄"已于本月24日支付给投资者首次收益。其中人民币产品获得15.21%的年收益,美元和港元产品获利均为16%左右,澳元产品也获得了16%的年收益率。
在全球资本市场普跌行情下,QDII是如何做到派发高息的?施峥嵘认为,今年QDII投资获利必须满足四个条件:首先,必须设立保本及汇率避险工具,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这是QDII的基本功;其次,要踏对入市节奏,"澳视群雄"之所以赢利,其投资节点成为关键,去年6月正是港股启动前夕;第三,投资须选择强势货币,在美元贬值以及美联储降息背景下,与美元及美债有关的投资品种都应慎重;最后,在资产配置上须分散规避风险,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境外市场"到底"与否存分歧
眼下,银行系QDII正在保守与激进间徘徊。老政策下的QDII产品只被允许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因收益不具竞争力,市场反响平平。此后,QDII被允许投向部分海外股市,当遭遇资本寒流后,各银行又开始畏缩不前。
银监会于去年底宣布将银行系QDII投向拓至英国,并且将来很可能进一步在美国股市落地。然而一个月过去,尚未有一家银行推出专门投资伦敦股市的QDII。
事实上,各银行在反思QDII投资策略的同时,仍顾虑境外市场是否"到底"。据了解,部分银行已准备今年放弃直接投资股市的策略,转推更安全的结构化QDII。有管理人士直言,与美元、美股及美债相关的投资市场将被打入"冷宫"。近期银行推出的QDII,将大部分资产分散于全球配置基金、新兴市场股票、债券等方向,期望以此降低风险。
但也有银行人士认为,经过大幅调整后,港股等境外市场风险已获释放,甚至即将迎来进场"抄底"的良机。被广泛看好的新兴市场风险反而不容忽视,很可能会进入调整期。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