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中基金轻仓 牛市功臣遭割弃或有“诈”
发表日期: 2008-03-01 09:47:20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 包涵
近日来,市场生了病。仅"再融资"和"限售股解禁"两个病灶,便将一只又一只身形硕大的蓝筹轮番钉到了跌停板上。
"增发是可以传染的,贫血的市场只能知道一只隔离一只,疑似也不能放过。"一位北京的基金经理笑言。
于是浦发银行、中国平安、江西铜业、伊利股份、西水股份、株冶集团、中钨高新等资深蓝筹纷纷遭到集中抛售,交易靠前的席位中处处可见机构身影。
基金也在做波段
不能否认,1月以来的大幅调整行情,与基金的主动减仓有着直接联系。记者了解到,本次暴跌中,又有不少基金沿袭去年三季度的做法,轻仓观望,部分基金仓位已快接近规定底限。而一些私募基金经理则明确表示"空仓"。
鹏华和泰达荷银的基金经理高调表示,他们近段时间对金融地产等蓝筹股进行了减持。有数据显示,1月中旬至2月中旬,保险股的基金交易席位卖出370亿元,而买进席位只有170亿元。
与此同时,保险和券商的资金也纷纷离场。相关数据显示,整个保险业1500亿元入市资金已撤出400亿元,国泰君安证券大跌之中撤出89.72亿元,海通证券撤出69.27亿元,中信证券撤出65.86亿元。
"市场现在的资金情况摆在那里,基本上有两种股,大家已经不碰了。一是增发,其实我们一直希望能够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共同分享企业成长利润,而它在这个节骨眼上增发,显然太不厚道,何况还是集体行为,这个风险我们必须规避。另一种是大小非解禁,它的原始成本较低,一旦解禁抛售压力会相当大。相比这两大利空,新基金发行的一点政策利好实在微不足道。"该基金经理表示。
有数据显示,2007年基金手里的资金总量为3万亿左右,而本次大小非解禁全部套现就需要2.9万亿。
在大家纷纷看空蓝筹的时候,有券商基金研究员对记者作出另一种分析,机构的任何一次行为,都不能单纯地用静态的眼光去看。他们把蓝筹超跌的机会砸出来之后,自己会无视吗?特别现在处于新基金的建仓期,也许在唱空一只金融股的时候,他的资金已经在悄悄介入了。基金如今也在做波段,在我们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他可能已经快速买回此前卖出的全部筹码,而我们在它的仓位上是看不到任何变化的。
无论如何,基金重仓股连续大跌,对市场的危害都相当巨大。暴跌导致净值缩水,净值缩水引起赎回,赎回压力再逼迫基金减仓,市场将陷入恶性循环。不管是上市公司、监管层还是基金公司都应对此负责,大家在今后的决策中还应以市场为重,理性决策。
趋势投资成主流
去年下半年以来,价值投资一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价值投资的理念永远不会过时,但它代表的意义因时而变。在现在的市场中,对趋势的把握更重要,因此讲趋势投资或许更适合一些。"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本着趋势投资的原理,基金们在对去年的牛市功臣金融、保险、地产股等进行割弃的同时,也对具有较高成长预期的中小盘股和二线蓝筹展开积极布局。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承认,对农业股的坚定持有已经使他收益颇丰,新能源、采掘、文化传播等板块也日益受到基金公司的青睐。
上交所TOPVIEW数据显示,交通银行、日照港、水井坊、航天晨光、中国卫星、三一重工、中海油服、复星医药、洪都航空、莱钢股份、白云机场、华北制药、云天化等正成为机构新宠。上述个股中,券基账户持仓比例增量由7%至27%不等。
基金经理"做说不一"?
"我们永远不会从基金口中听到唱空字眼,基金只能做多,也必须做多。但他们的行为瞒不了人,一定反映其真实意图。"南方某基金的投资总监曾高调表示,只要牛市在,他们就绝不会动手中的金融股,而一场暴跌下来,据知其手中的金融股已减去大半。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基金的行为开始隐约反映出资金面紧张、市场运行趋弱、内外环境恶化以及对后市不乐观等种种深层次问题。
上述观点在各家基金的基金经理最近对后市走向的预测和表态中得到了印证。
兴业可转债基金经理杨云表示,再融资行为以及排队等候的再融资计划,对于市场的影响可能要到4月份左右才能得到完全释放,再加上大小非解禁,在4月份前市场恐怕不会有太大的表现。但他也认为,现在不用过于悲观。如今股指在4000点区域,直接大幅下跌的空间不会太大。
申万巴黎基金认为,大跌已释放了部分系统性风险,但2008年A股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美国次债危机、国内政策因素等都有可能压制股指表现。
信诚精萃成长基金经理吕宜振则认为,从目前A股基本面来看,2008年股指要有所作为是难上加难,投资者须降低预期。而对结构性机会的把握将在行业轮换和自下而上选股这两种策略的结合下得到最大的体现。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